□ 孙中杰
12月15日,文坛巨匠二月河病逝的消息在中原文化界和各种社交平台上传开。连日来,从文学大家、演艺人士到普通百姓,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百姓,从电脑网络到手机朋友圈,人们以不同形式的文章,诉说衷肠,寄托哀思,追忆、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文学大师。
我和二月河先生有过一面之交。2011年12月中旬,我和时任《中国质量报》采访部主任赵陕雄、实习记者朱祝何为了一个质量选题,前往河南南阳采访。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南阳籍作家二月河对民生质量工作有着很深的情怀,他在繁忙的工作和创作之余,多次参加南阳市质监局和原河南省质监局开展的“道德大讲堂”活动,还多次对质量工作提出中肯的建议。于是,我们决定从质量的角度采访一下这位文学巨擎。
二月河转业到南阳工作后白天要上班,夜晚还要搞创作。由于工资低,买不起电扇,夏天为防蚊虫叮咬,他要把双腿泡到水桶里伏案写作,一泡就是一夜;冬天深夜寒冷,他就喝几口白酒御寒。当时,南阳最廉价的白酒“南阳白”和光瓶的“卧龙玉液”成了他解乏御寒“宝贝”。
二月河风趣地给我们讲了个他喝酒的小故事。他在完成《康熙大帝》,动笔创作《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时,手头已经不是那么紧张了,为了节约时间,他从酒厂里一次买来几十件用尼龙绳扎捆的普通白酒,放在自己的床下,夜晚创作时需要了就取出一瓶来。后来著作完成后,他就不喝这个酒了。前一段在整理房间时,从床下又翻出来好几捆当时存放的白酒。他说,“这种酒是绝版酒,又存放了十几年。酒厂厂长听说后找我要高价回收,我没有同意。放在家里做个纪念。”
二月河对待创作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南阳籍作家周大新评价说,二月河把毕生精力用在了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创作这类作品对历史的研究量非常大。他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境界,对清朝历史的了解更是细致入微到宫庭的每道菜、每种点心。诚如其言,二月河在和笔者交谈时,也多次提到,无论是文学创作或是新闻写作都要严谨,都要做到一丝不苟,真实才是历史和新闻的生命。他说他在研究历史时发现,古人在使用当时的货币“银子”进行交易时,都要把银子打碎,用精制的小秤来秤其重量的。而现在的好多影视剧里,都是拿一个完整的“元宝”进行交易。“这明显是不真实的,也是不尊重历史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犯了计量知识上的错误。我在创作这三部历史著作,尤其是在拍电视剧时,就避免掉了这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二月河,对民生质量问题也高度关注。他说过去我们吃不饱、穿不暖,顾不上谈质量,食品、药品过不过保质期,我们都不在意。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追求质量的标准也高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这一代人也要慢慢的适应。
二月河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他能以慈爱和宽广的胸怀,客观看待社会问题。对待社会上出现的假冒伪劣和环境污染问题,二月河认为,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一方面,对假冒伪劣产品要给予鞭笞,给予讨伐;另一方面,不要一蹴而就马上进入共产主义。消费者的期望值不要超出了社会承受力和政府承受力,要循序渐进。政府部门对于老百姓的骂,要理解,对于自己工作的性质、工作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也要理解。他希望消费者要持积极和包容的态度。“要相信会越来越好。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他说。
“无论是商品,还是人,都要讲质量,否则,商品是下贱的商品,人是下贱的人……”二月河在质量大讲堂中多次讲到他的一句质量名言,“既像金尊美玉又要如花似玉。”在他看来,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应该既像金尊美玉一样,有实在的价值,又要如花似玉,有文化内涵。犹如一位绰约的少妇,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如果你生产的东西,金玉其表,败絮其中,那就有质量问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高度关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建设“金尊玉贵的中原经济区。如花似玉的中原经济区。”他说,金尊玉贵是内在的东西,如花似玉是外在的东西。建设中原经济区,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和谐、更美好、更有质量,而绝不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数量。经济区必须要有文化内涵,给人一种魅力,构成外表和内在的高贵。
二月河还用他的亲身经历勉励我们,他40岁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你们都还年轻,正在出成果的好时期,只要肯下功夫能吃苦,就一定会成功。”
一次简短的采访,一顿普通的晚餐,虽然已经过去了7年,但当时与二月河先生见面的场景,老人家和蔼可亲的面容、朴实真诚的话语,仍使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尤其是他对民生质量问题独到而又深邃的见解,让我终生难忘。二月河先生那种精益求精的治学创作精神,布衣身而家国情的高尚情怀,也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