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小心品质失控砸了招牌

2018-12-19 09:38:18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最近,多家知名品牌被爆出产品质量问题。包括南极人在内的四大保暖服装品牌不约而同低调转型为“吊牌批发商”;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但却被发现将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由于涉及的都是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品牌,一时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无论是南极人只要求被授权企业提供产品质检合格证书,而不对证书的真伪进行查验,让品控环节形同虚设,还是同仁堂“对标签的管理和使用出现差错”的解释,都难以摆脱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这一点,同仁堂已经在发布的公告中坦承。

品牌承载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可,是一种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长久以来积累出来的口碑,能够使打着品牌名号的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如此大的威力,自然在市场中很受热捧。这也正是品牌代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原因。

一方面,电商兴起以后,品牌效应依托互联网进一步放大,电商平台对入驻产品品牌的要求不断提高,使许多还没有多大名气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生存环境被进一步挤压,为了求生存,它们纷纷开始抱大牌的大腿。

另一方面,品牌企业面对这种需求,发现通过授权可以迅速扩大地盘。从被授权方获得的品牌溢价里,品牌方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可观的收益,这显然比费尽心思研发新产品、新工艺要省事儿很多。

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授权企业一边享受着消费者对自家品牌的信任,一边赚着只卖吊牌不管产品质量的“黑心钱”,就太不厚道了。

品牌的本质是质量,没有质量保证的品牌会失色。人们愿意选择品牌产品,在于其质量稳定地满足内心预设的标准。拥有品牌的企业扛着金字招牌,卖着价高物不美的产品,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利用和背叛。应该看到,质量对品牌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样,好的产品质量可以铸就品牌,差的产品质量可以毁掉品牌。虽然在品牌效应的荫蔽之下,以次充好的贴牌产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靠着比原质量水准商品较低的价格大行其道。但如果产品质量屡屡让人失望,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难免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恐怕无论原本多金灿灿的招牌都会褪色。

品牌建设具有长期性,必须常抓不懈。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在于早期在质量建设上大量投入。但在闯出了名堂后,企图一味凭着昔日的荣光就躺着赚钱,这种重营销而轻质量的挣快钱做法难免过于短视。产品质量领域的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离开了质量提升,品牌运营终将成为无源之水。

一次质量事故,就是一次信任危机。良好的商誉来之不易,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变化,都不应忽视质量在品牌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这警示相关企业,必须重视质量与品牌,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全流程监管,不能因为是知名品牌、“百年老店”,就随意授权,忽视监管,埋下偷工减料、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隐患,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也不利于诚信市场环境的营造。只有放弃短期利益,真正把消费者利益摆在首位,把好全流程质量关,积极维护创新品牌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稳走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广岛)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