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2018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暨科技成果展侧记

2018-12-12 10:08:18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特设科技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

——2018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暨科技成果展侧记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11月底的北方早已是“悬崖百丈冰”,而在“犹有花枝俏”的春城昆明,却迎来了一场“特别”的会议——11月27日至30日,由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和财务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设局)指导,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以下简称协作平台)主办的2018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暨科技成果展在云南昆明召开。

作为特设行业两年一度的重要会议,来自市场监管总局、云南省的相关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等监管和检验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400多人相聚春城,共赴这一场学术“盛宴”。

一次历经10年的跨越发展

“近年来,特种设备科技工作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顶层设计持续加强、科研水平显著提升、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组织管理更加高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日益缩小,基本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个别‘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陈钢的一番话,总结了特设科技工作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也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

“经过近10年发展,协作平台理事单位已发展至56家,科研投入累计超过8亿元,平台单位取得科研成果700余项,建立起百余单位、千余专家、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大型科研团队,在行业内形成了人才辈出的培养机制和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国特检院院长、协作平台理事长林树青简单一席话,成为特设科技发展最好的注解。

中国特检院副院长沈功田,是协作平台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协作平台最初的目的,是统筹各地方院所和人员之间的学术研究,既避免重复研究,也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沈功田说,近10年来,协作平台各单位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我们组建了由100多位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他们的帮助和带动下,协作平台各单位已经培养起来了一支规模不小的特设科研人才队伍,这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沈功田说。

正如陈钢所说,协作平台自2009年成立以来,整合了特检系统科研力量和资金,为基层特检科技队伍开辟了科研通道,为特种设备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近年来,特设科技工作者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核电设施等重大工程和北京奥运、上海世博、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全面保障。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陈钢视察中国特检院展台。

一场高质量的智慧碰撞

日程紧凑、内容充实、收获颇丰,是与会人员的最大感受。

从主办方的日程安排,就能窥知一二。在短短3天的日程中,既有中国工程院李鹤林院士、秦裕琨院士带来的重量级前沿学术报告;又有与特种设备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展、结构健康监测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等特邀报告;既按照设备类别设置了8个专场,又根据当前科研工作的重点,设置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项目专场;既安排了检验机构科技成果展示,以及2018全国特种设备科技成果展新产品发布会,又将在活动期间组织召开NQI专项青年专家论坛、科普作品交流、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平台专家委工作会议等若干个专题活动,还有16家省级特检院在内的24家特检机构展示科研技术成果,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盛宴”。

作为特设科技领域的“老兵”,特设局起重处处长杜顺学和上海市特检院管道室副主任左延田都是协作平台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学术氛围更加浓厚、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升、平台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日益加强,是他们对于协作平台近10年来发展成果的共同感悟。

杜顺学说,从筹备之初,务实就是会议的主基调。“今年协作平台单位达到56家,此次会议收到250多篇论文,参与交流的有190篇,规模是历次之最,与此同时,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两张皮’的现象大幅减少,研究更接地气,更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通过参会,我们可以明确感知到监管部门在顶层设计上更加重视科研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了,更加重视将科研和检验业务实际结合起来、和政府的监管结合起来了。”左延田是4次年会的全程参与者,他说,上海市特检院今年派出了近20人的团队参会,几天的会议中,有院士授课、有专家分享、有学术交流、有先进成果展示,可谓收获颇丰。

一个“顶天立地”的发展愿景

据林树青介绍,今年以来,协作平台专门组织近20家理事单位,深入研究编制了《中国特种设备标准化2035战略研究》,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标准2035”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协作平台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特种设备科技工作者要始终树立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进一步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战略布局、增强创新动力,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服务市场监管工作需要、服务企业和民生需求、努力为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会上,陈钢对特设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特设科技发展要做到更加‘顶天立地’。”对于特设科技领域未来的发展和协作平台今后的规划,与会人员认为,中国的特种设备数量是全世界之最,特设科技的发展要既要时刻紧盯国际学术前沿,坚持不断创新突破,又要坚持服务市场监管和企业民生需求的基本导向。有参会专家表示,希望各单位和人员将基础研究和传统的优秀成果不断改进完善,同时拓宽视野,盯住国际最前沿的学术方向,实现更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突破。

左延田说,特种设备科研和检验检测业务要和国家大的安全战略、和城市公共安全结合起来,希望更多的单位在协作平台这个“国家队”的带领下,融汇互通,各方齐抓共管,提升特设领域整个检验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要在纵向上,加大科研的深度,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横向上,要加大科研的力度,要争做特设科研领域的全球领跑者。”沈功田说,特设科技的发展要符合国家整体的战略需求,还要紧贴市场监管工作今后的需要,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成果,加大横向纵向拓展,更好地服务服务企业和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滇池畔,来自西伯利亚越冬的海鸥振翅高飞,而收获了学术硕果的与会人员也正踏上归途,将这场春城“盛宴”带至大江南北。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ph)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