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整治“最低消费”需要再加把劲

2018-11-19 08:57:36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李红军

早在2014年11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就联合颁布了《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这意味着最低消费问题有了明确的约束。但《办法》出台近4年来,餐馆违规设置最低消费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此外,一些餐馆虽然取消了最低消费,但取而代之的是收取其他各式各样的包间费用,名目繁多。

(据《工人日报》)

所谓“最低消费”是指消费者到酒店餐厅就餐时必须消费的额度。酒店餐厅设置“最低消费”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该法第二章第九条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最低消费”是酒店方强加给消费者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当然有权将其拒之门外。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好,《办法》也罢,虽然都明确无误地作了规定,禁止设置“最低消费”,但为何一些餐饮业仍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呢?笔者以为,很大程度上与法律或法规实施不力有关。

按说,查处“最低消费”并不难,只要有消费者投诉,或者到餐饮行业进行实地考察,都能发现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最低消费”一直未能做有效的查处。有媒体近日在北京调查发现,不少餐馆都存在包间设置最低消费的问题,王府井东街附近的一家餐馆甚至还表示包间人均最低消费500元。据了解,最低消费设置形式五花八门,如一些餐馆根据包间大小、景观(江景、花园)等分别设计最低消费标准。中餐、西餐、料理、泰国菜馆等均有涉及。

整治“最低消费”尚需法律给力。首先,有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不能“坐以待客”,等待消费者上门投诉。要主动出击,定时不定时地到餐饮业进行突击检查,形成让餐饮业敬畏法律的氛围,不敢轻易实施“对策”。其次,要动真格的,不能让消费者权益沦为纸上的权利,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否则,干打雷不下雨,久而久之,有些餐饮店就不会拿着法律当回事。

另外,除了处罚“最低消费”外,对那些变相的“最低消费”,比如包间费、特定套餐、茶点茶位费、加收服务费等,也须进行整治。因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侵害,不可等闲视之。只有让“最低消费”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就餐环境,从而能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ph)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