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打造有轨电车建设的“淮安速度”

2018-09-27 09:38:56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打造有轨电车建设的“淮安速度”

——江苏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高科技发展之路采访记

□ 陈梦竹

清晨,首班有轨电车伴着第一缕阳光驶出电车基地,沉睡的城市在这一刻苏醒。从体育馆到大运河广场,从森林公园到周恩来纪念馆,有轨电车仿佛一条白紫相间的彩带,让江苏淮安这座城充满了青春的律动。近日,“圆梦小康 崛起江淮”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淮安市,亲眼见识了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的“淮安速度”。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创造了世界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多个‘之最’或‘第一’。”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副书记徐成东向大家介绍,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线路全长20.07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的无触网有轨电车线路,也是目前国内客流量最大的有轨电车线路。电车运营准点率和运行图兑现率均在99.5%以上,成为行业标杆。

高准点率的秘密

高准点率的电车运营和高兑现的运营图离不开在调控室默默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淮安现代有轨电车调控中心内,全体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处理着手头上的任务。工位上的电脑屏幕有的是监控画面,有的是电车运行线路图。墙上有个巨型的宽幅显示屏,能将有轨电车运行的完整线路一览无余,正在运行的电车的位置与状态在实时变换着。屏幕的最上端12个红色大字“严是安全之本 松是事故之源”清晰明显。同时,屏幕下端也实时变换显示着有轨电车沿线所有监控拍摄的画面。

“调控中心的功能就是列车行车指挥,观察列车有没有早点、晚点,有没有故障,有无其他设备侵占列车运行线路等。”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有轨电车调度指挥系统,控制中心的调度人员可统一编制全网的列车运行。此外,调度指挥中心还可以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如:对于长时间无法修复的故障,可以组织列车救援或下线;短期内可以修复的,立即安排维修人员维保,通过压缩列车行车间隔,采用多停、限速的方式,为维保争取时间。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公司副总经理张小军说,现代有轨电车作为重新崛起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过新技术的采用与装备的提升,对降低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优势。据初步统计,车辆每公里耗电量不到3千瓦时。现代有轨电车采用电力牵引,不产生燃烧废气,零排放、低污染,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它人均耗能约为0.07千瓦时 /坐席乘客,仅相当于公交车的1/4;噪声较汽车低5~10分贝,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清洁交通工具。他还称,车辆采用德国西门子技术平台、100%低地板钢轮钢轨,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据了解,目前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按有无接触网分为接触网式和无接触网式。接触网式的供电方式需要在空中架设线缆,并建造配套的专用电线杆,除去美观的因素,接触网会增加路面交通管理的难度,也会干扰各种车辆驾驶者的视野。因此,淮安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无接触网的供电方式。“而无接触网式又分为地面供电和储能式供电。由于地面供电的3种技术都是国外专利技术,尚未进行国产化,一旦采用今后的运营成本将难以控制,因此我们选择了更可控的储能式供电方式。”张小军说。

“淮安速度”背后的高质量

据介绍,储能式供电方式主要有蓄电池供电和超级电容供电两种方式,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化学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且蓄电池的寿命较短,约3~5年,而超级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是物理过程,在30秒停站时间内即可充满电,寿命可达到10~15年,刹车时产生的动能,85%能被回收并转化成电能。有利于节能。“因此,我们的有轨电车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超级电容供电方式,正是采用超级电容供电,淮安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才会成为全球最长的无接触网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张小军生动地打着比喻讲道,“超级电容充电过程是物理过程,好比水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一倒就倒进去了,全过程只需要几秒钟,水流好比电流,是很大的。”

提到爬坡能力,张小军非常自豪,他表示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最大可以爬8%的坡道。这是什么概念呢?他解释,这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8米 。“一般我们看到的公路桥梁坡道是2.5%,最大不能超过4%,这是我们公路设计的规范。但一号线可以达到8%,比规范的一倍还多,爬坡能力非常强。”

此外,淮安现代有轨电车注重发挥电车快捷性的特点,做到能快必须快,该慢必须慢。首先是分阶段大胆提速。通过对数千列次电车运营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并对电车提速后的制动曲线进行研究,逐步实现了电车最高运行速度从35千米/小时到 60千米/小时的提升。其次是为高速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电车最高运行速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超速,电车公司为电车增加了限速软件,将电车最高运行速度控制在60千米/小时,确保了电车最高运行速度恒定,也保证了驾驶员操控的专注度和电车运行的平稳性。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