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中国乳业要破局必须整体升级

2018-09-14 09:46:39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吴学安

尽管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乳企发布了靓丽的中报,乳业上游企业的亏损却仍在持续,“原奶三巨头”圣牧、现代牧业、西部牧业的日子都不好过。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一直存在“下游乳制品企业强势、上游奶牛养殖企业弱势”的市场格局。再加上我国奶牛饲养成本并不具备优势,抗外部风险冲击能力较弱,致使我国奶牛养殖企业长期以来面临下游强势乳企和国外奶企的“双重”竞争压力。

(据《北京晨报》)

近年来,我国奶源生产出现奶荒、奶剩交替发生现象。尤其是这两年先后经历了奶源紧张、乳品企业争抢奶源、抬高奶价和奶源过剩、乳品企业压级压价、拒收限收的波动。奶业是一个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奶业发展不仅是养殖环节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养殖、加工和消费整个产业链全方位的升级。从目前来看,养殖环节经过整顿和振兴,生鲜乳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已有质的提升。但加工和消费环节并没有实现同步转型升级,对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严重制约,对奶业整体转型升级形成了“短板效应”,这也是当前奶牛养殖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奶业生产的波动起伏,既有进口奶粉冲击的影响,也有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作用。鉴于我国乳制品供应国际关联度较高,国内生产受国际乳制品价格和进口数量影响较大。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我国奶业发展平稳,而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就会波及国内生产。更重要的是,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机制仍没理顺。世界其他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利润分配较为合理,因此养殖数量和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我国奶业先天不足,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多,乳品企业只管加工,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乳企往往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多年来已形成奶业发展的一个怪圈。

中国乳业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政府出台一些保护措施。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商品价格受供需影响波动十分正常,受国际市场的冲击更是不可避免。单纯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扶植帮助,短期或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说,依靠政策保护来实现行业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乳业困局,必须靠产业升级来化解。一方面,在生产环节,应从引导养殖小区向规模牧场转型;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实现奶企科学布局和奶源相配套,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在消费环节,既要提高乳制品消费量,又要培养消费者科学饮奶的习惯。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同时,广大消费者还没有养成鲜奶鲜饮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仍以消费奶粉和常温奶为主。中国奶业要重树市场信心,根子还在于提高质量。建立规模化、科学化的现代乳业生产方式,逐步提高行业标准,才是中国乳业突围的应有之路。中国乳业只有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的融合,才能改变散户奶农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让“倒奶杀牛”的情形不再发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