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专家呼吁加大培育力度推动微藻产业科学认知及扶贫计划可持续发展

2018-09-11 09:46:59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感受微藻蕴含的力量

专家呼吁加大培育力度推动微藻产业科学认知及扶贫计划可持续发展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自从健康中国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之后,大健康产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9月4日,由生命时报社主办,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中国保健协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协办,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A)承办的“微藻营养医学中国行——政企学媒共话大健康暨首届螺旋藻营养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

作为国内首届交汇微藻与营养医学两大领域的学术论坛,本次活动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机构众多一线权威专家、学者,从临床营养、微藻科研、疾病防治等多个维度,围绕螺旋藻营养健康学术成果与应用展开对话,合力共助营养医学的进一步普及。

螺旋藻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双双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及“21世纪人类最佳的保健品”,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于全面提升人口营养素质。

此次“微藻营养医学中国行”活动,即是希望聚合政府、专家、企业与媒体的力量,在藻类学家与营养医学专家的交流与碰撞中,普及螺旋藻营养价值的科学认知,推动全民营养脱贫事业的深入与多元发展。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分会秘书长牛建峰介绍说,我国是利用藻类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超过了2000多年。近30年来,中国藻类学界加强了同相关学科的合作,除继续深化基础研究外,还开展了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空间生物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同企业界的联系,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包括螺旋藻在内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促进大健康等产业中高质量产品的原料生产与技术升级;开辟螺旋藻等微藻工厂化生产等新产业,积极参与健康食品、营养等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修复,为推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微藻系列产品正日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关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藻类市场市值超过6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11亿美元,其中,螺旋藻、小球藻、盐藻和红球藻是主要增长市场。

“当前,螺旋藻因其独特的蛋白及多重营养功能被研究得相对比较透彻,其产品和开发的保健品也比较多,立足于营养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将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发展趋势,走进千家万户。”牛建峰认为,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一种营养均衡且安全的天然食品,螺旋藻等微藻产品应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其未来最大的市场就是去满足特殊膳食食品、营养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

作为国内螺旋藻产业的知名品牌,绿A副总经理雷兵表示,螺旋藻的营养医学价值毋庸置疑,但相关学术理论的普及程度极低,导致公众对螺旋藻微藻健康产品的认知度亟待提升。

他说,中国螺旋藻虽然经历了3次巨大的浪潮,但是产业规模依然不大,产业整体素质依旧不高。螺旋藻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经济,其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除了缺少完整的产业链,中国螺旋藻也在遭遇产业规模扩展和资源稀缺的困境。

天然资源的稀缺,使人工养殖成为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由于国内没有螺旋藻养殖的配套设施和完善的技术支持,而高标准的工厂化养殖无疑加大螺旋藻成本,结果导致众多螺旋藻厂家只能维持小规模和小作坊的生产模式。雷兵呼吁:“中国螺旋藻产业的发展方向究竟何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健康产业界需要自律自强,社会各界需要贡献合力,共同赋能大健康产业。”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建议。

当前,健康扶贫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营养医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杨瑞华表示,微藻产业已经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产业。以我国微藻产业发源地云南为例,微藻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还有效带动了当地脱贫致富。因此,将微藻产业作为特色扶贫产业,加大培育力度,加强政府与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对接,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健康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之一,势必带动国内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当日,“微藻2030营养扶贫计划”也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搭建一个集科学权威的营养知识普及的“意识扶贫”、公益捐赠营养健康产品的“营养扶贫”、引导中国健康品产业扬优抑劣有序发展的“产业扶贫”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力量。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