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质量强区再出发

2018-09-04 09:54:53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开启新征程 迎接新挑战

——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质量强区再出发

□ 刘珍意 本报记者 刘 艳

今年5月,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发布《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贵阳国家高新区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以“三全(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以大生态为基石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同时,把该区打造成为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贵州省提档升级示范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千亿级园区和现代经济体系示范区。该《意见》的出台清晰表明,贵阳国家高新区质量强区战略即将进入又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017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品牌建设大会暨品牌建设年启动仪式上,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昌祥致辞。

作为贵州省第一家、贵阳市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贵州省人才特区,近年来,贵阳国家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区属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质量工作“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在国家、省、市关于质量和品牌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和坚强领导下,以贵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带动,围绕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和品牌发展战略。“大质量”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产业、质量、品牌、科技、人才、金融为要素的具有高新特色的政策体系,“数聚高新 品铸未来”的质量文化逐步深入人心。2013年以来,贵阳国家高新区相继出台了《“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质量强区工作方案》《贵阳高新质量奖管理办法(试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试行)》《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试行)》《企业标准转化激励和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区域宏观质量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高新区连续4年在贵阳市质量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7年国家级高新区评价结果中,贵阳国家高新区再次强势升位,在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位列第41,较上年再进一位。

贵阳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昌祥表示,该《意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打造,立足贵阳国家高新区的“高和新”特色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突出大数据引领,抓重点、补短板、优长板。在内容上承接贵阳市级目标的同时,以体现高新辐射示范作用,体现可考核、可操作为起草原则,注重把握好速度与质量、定性与定量、当前与长远3个关系。

发挥质量强区排头兵作用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阳高新区质监分局作为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的排头兵,始终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质量强区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实现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质量技术基础水平、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党的建设质量水平等方面提升,为实现高新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奋勇争先。

2013年,贵阳高新区质监分局以贵州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基础元器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突破,实现从监管产品质量到服务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转变。近几年来,高新区聚集了电子基础元器件企业数30家,占全省的88.2%,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9.51亿元,比2014年增长24.3%。27个产品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1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据该分局负责人介绍,区属企业共累计为“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2000多个规格、1000多万只高可靠性、长寿命的电子基础元器件。另外,贵阳高新区作为国内主要的大型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雅光电子、林泉电机、顺络迅达等区属企业也实现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华丽转身”。其中,雅光电子将军用飞机传感技术改为民用,破解国产磁敏传感器在汽车生产领域运用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德国博世的市场垄断。

贵阳高新区质监分局转变工作模式,引导企业切实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推动企业由追求产品“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在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方面,重点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推进贵阳市“质量云”平台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同时,推进产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重点工业产品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声明。

在标准提升方面,该分局持续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建设;建立重点产业标准体系,重点培育国际标准、团体标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培养标准化成果,鼓励和引导高新区重点企业、专业机构、技术专家加入相关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提升标准话语权。2013年至2017年共有29家企业的52个标准获批立项,标准立项数占贵阳市总立项数的50%以上;16名电子元器件企业专家入选贵州省电子信息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占委员总数的66.7%;7名大数据企业专家入选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占省内专家总数的28%。截至目前,共有4个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落户高新区。

在品牌建设方面,该局着重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现层级培育、龙头带动、全面提升的良好工作格局。巩固“全国电子基础元器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果,提升高新区电子基础元器件产业和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建成“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同时,高新区还将培育更多知名品牌,引进和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工业企业、大数据企业和大型服务企业,以及贵阳高新质量奖,省(市)长质量奖(含提名奖)企业。2017年年底,贵州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2017年度贵州名牌名单,贵阳高新区再创佳绩,区属中电建贵阳院、省机电院、家有购物3家企业(组织)获得省服务业名牌称号,占全市的33.3%;振华永光、汉方药业、贵阳电控等8家企业13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市的18.84%,实现成果大丰收。2018年,高新区质监局引导和培育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博大智能终端科技、奥博特认证等11家企业申报贵州省服务业名牌。帮助汉方药业、玄德生物、大自然科技等4家企业8个产品成功申报省名牌产品。从申报数来看,相对2017年有所增加,全区创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年3月,为了凸显区域品牌价值和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该分局还专门组织区属部门及重点企业首席质量官赴上海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暨考察调研活动,强化政府和企业人员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

此外,该分局致力于搭建“智慧质监”平台,探索建立“大数据+安全”监管新机制。为了推进高新区“十二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质监工作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搭建“智慧质监”平台项目建设。该分局与大数据办共同对贵阳国家高新区“智慧质监”平台建设进行调研,形成了平台建设15大类的40个需求,运用科技手段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该局还创建电梯维保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实时),建立了全省独创的特种设备远程监控平台。值得点赞的是,该平台可对电梯维保质量实施等级评价、星级评价公示和特种设备远程定位、事故报警等,且可将维保信息通过电梯内电子屏实时向乘梯人员公示,大大提升了维保单位的责任心,有效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四驾马车并驾齐驱

引领全区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2017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引入优易合创等12家数据清洗加工企业,区块链大数据产业集群获批科技部2017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聚集电商企业140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突破4000家,新增研发机构2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达12家,各类研发机构累计155家……

据悉,今年贵阳高新区将进一步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面建设“中国数谷之心”,重点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重点建设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大数据绿色数据中心;推动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基础的大数据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形成大数据“1+N”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实施“大数据产业创新计划”,重点推进大数据中小微企业示范、大数据中小微企业扶助、大数据中小微企业招引、大数据中小微企业平台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配套5大工程。

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即“两大两高”),被称之为推动贵阳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的“四驾马车”。

在大数据产业质量提升方面,高新区建设“大数据+”前沿技术领域研究高地,形成良性可持续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建成大数据“双创”引领区、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聚集区。同时,开展“十百千万”培育计划,以大数据为引领,突出“大数据+科技创新”培育。并以大数据培育为核心,重点实施大数据十大龙头牵引企业,百家示范企业带动,千户重点企业引进培育,万户大数据企业集聚工程,推动大数据产业业态和资源要素加速汇聚。贵阳高新区质监分局着力培育大数据知名品牌,建立大数据品牌队伍,形成大数据品牌体系。为此,高新区特组织制定《贵阳国家高新区实施标准战略 加快标准成果转化的实施规定》和《贵阳国家高新区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将标准化建设与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发挥标准在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引领与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建设,形成具有贵阳高新特色的大数据标准化建设经验与模式。

在大健康产业质量提升方面,高新区实施百亿级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按照“医、养、健、管、游、食、云、检”的大健康医药产业链,推进大健康医药企业集群化发展。以兼并重组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带动大健康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以产业制造和升级服务为支撑,推动大健康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生态化发展,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同时,引进一批成熟、知名健康产业品牌的影像数据、智能诊疗等项目,以及引导区内大健康企业发展远程医疗、实时监测、健康云等项目,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与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建成贵阳市“大健康+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示范核心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抢抓“一带一路”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建设国际医药产业园,帮助区内大健康医药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同时,通过完善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及物理空间载体,更大力度引进落户一批国际医药研发机构和团队入驻,有效提升高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人才、技术层次整体水平。

在高端制造业质量提升方面,高新区着力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工业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形成统一高效、保障有力的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工业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争取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年均增长3~5%左右。另外,支持企业在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提升工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从而加速各种新兴智能化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国家质检中心贵阳检验基地

在高端服务业质量提升方面,高新区着力构建金字塔型服务业,围绕服务业重点业态培育、招引,努力夯实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塔基”,强化重点企业支撑引领的“塔身”,打造知名品牌顶天立地的“塔尖”,形成龙头企业牵引,重点企业带动,优秀企业培育的良好局面。同时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搭建融合平台、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为重点,着力培育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同时,推动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促进服务业内部关联产业之间深度融合。

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增强招商引资“磁力”

今年上半年,贵阳国家高新区招商引资新引进到位资金完成111.8亿元,为贵阳市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6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338.5万美元,为贵阳市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63.3%;外贸进出口完成9842万美元,同比增长96.4%,为贵阳市下达年度目标的78.48%,顺利完成“双过半”。

据统计,贵阳高新区年均注册企业从2014年的3062家增加到目前的1.6万余家。成功引进苏宁、华为、中电科、IBM、戴尔、中冶赛迪、航天科工等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引进海康威视、TCL、阿里巴巴、浪潮集团、茅台电商等国内500强企业10余家;国家大数据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大数据产业孵化器等重点项目落地运营……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贵阳高新区不断推进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环境最好、办事最快、人文最浓的“五最新绿洲”投资环境,设立贵阳市首家行政审批局、全省首家招商引资兑现中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流的营商环境彰显了贵阳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强大“磁力”。

随着贵阳高新区先后揭牌成立贵州首个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中心、贵阳首家行政审批局,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备受投资者关注。行政审批局在政务大厅分类设置业务受理窗口,启用“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全面实行“一个窗口接件、一张表单填报、后台联动办理、一颗印章审批”的审批模式,集中审批39项行政许可事项,让企业由原来的“多次跑”变为“一次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营造了“招商引资政策最优惠,兑现最诚信、流程最简便、到位最及时”的政策服务新环境。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中心由“一办一平台一窗口”构成,按照“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性申报受理、一次性兑现到位”的思路,简化办事程序,只需要3个步骤、20个工作日就能让企业兑现资金。

除了优质的服务,政策红利也为高新区增加了“引资磁力”。在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阳高新区发布《贵阳高新区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试行)》,除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人工智能专项发展资金外,还将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发展。从2014年1月起,高新区出台扶持力度大、政策体系健全的“科技创新十条”,被称为“钻石十条”。此后,高新区又先后出台“大数据十条”“科技十条”“创客十条”“检验检测十条”等优惠政策,聚集、培育了一批大数据和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4月,工信部公布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贵阳高新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守住绿色招商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这是贵阳高新区近年来的招商准则。

今年1月,贵阳国家高新区引进贵州大生态环保综合治理项目,主要涉及电力、化工、冶金工业水处理、烟气处理、垃圾处理方案实施等,计划在云、贵、川、渝等西南片区进行拓展;3月,高新区又引进低碳产业环保大数据项目,该项目基于广东利世康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在有机资源与新能源新材料开发领域的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拟在贵州范围内实现产业化,并建立全国性“环保大数据平台”……

黄昌祥坦言,今年以来,该区招商引资呈现出“多、高、好”的特点。“多”指项目数量多。上半年,高新区采取领导带头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全力以赴对接企业、找项目、挖线索,共引进66个招商项目,总投资236.89亿元;“高”指接洽层面和合作层次高。高新区今年以来主动对接亚马逊、甲骨文、CEC、万科、腾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 ,以及百度、浪潮、海康威视、华为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好”即引进产业好、签约项目好。高新区紧紧围绕“两大两高”发展导向开展招商,进一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签约项目中,大数据产业类项目36个,大健康产业类项目3个,高端制造业项目11个,高端服务业项目16个,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1家。

据悉,今年7月,贵阳高新区又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区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一步助推贵阳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构建诚信守法、风清气正、公平有序、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促进政商关系“亲”“清”互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