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监管模式山东菏泽维护食品安全高招迭出

2018-08-14 11:10:32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刘志刚 刘延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山东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不断创新监管理念,以多项举措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以打造食品安全流动检测车、建设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程、构建校园食品安全数字监管平台、打造“食安菏泽会客厅”为重要手段,使菏泽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推出“食安会客厅”

据菏泽市食安办主任、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郝丕进介绍,去年,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菏泽市邮政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着力打造“食安菏泽会客厅”,吸引符合标准的企业免费进驻。

据悉,“食安菏泽会客厅”依托线下实体展厅和线上电商推广平台,为所有进驻企业配备追溯体系,做到每个单品都可追溯。目前,菏泽市已在时代广场建设“食安菏泽体验中心”,以展示和销售为主,以后还将陆续在菏泽市各县及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食安菏泽体验馆”。

郝丕进强调,不仅要在网上建立“食安菏泽会客厅”,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将菏泽优质产品推广出去,还要建立“家乡味道”网上商城,联络常年在外的200万人菏泽籍人士,让他们随时都能尝到家乡的美味食品。

打造流动电动检测车

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专业的检验检测,有些化学污染不能通过眼观、手摸、鼻闻等直观方式解决,必须借助仪器检测。专业的检测机构能够提供精准的检测结果,但缺点是周期长、成本高,动辄几千元的检测费让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成为监管难题。

为实现高效快速的检测,郝丕进和同事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在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耗时6个月打造了一款流动电动检测车。这款流动电动检测车能够检测近60种常见的问题,被称为“放在电瓶车上的实验室”。这成为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创新举措。

为了让检测人员更快捷熟练运用这套设备,该局每年组织各区县进行检测大比武,既保障了市民“舌尖上安全”,又提高了基层检测人员的责任心。

践行“互联网+食品监管”

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坚持“大食安”理念,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双城”联创,持续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守护舌尖安全”以及食用农产品、畜禽产品、淀粉制品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行动,监测蔬菜、果品、畜禽及农业投入品等1945批次,实现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商场超市持证率达到95%以上,222家高毒农药经营单位、15家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全部建档。

目前,菏泽市共有336家企业被评为“食安山东”示范企业,“食安山东”餐饮示范街区7条,餐饮中华老字号两个,地方风味名吃4个,高新区已通过省级食品加工示范基地验收。

值得关注的是,餐饮管理一直是食品行业监管的重点、难点,因为餐具消毒企业的生产归卫计委管,进入餐厅才是食品药品监管局管,属于分段监管,所以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杜绝餐具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该局通过周密的考察研究,引进了一家具有GMP标准的餐具消毒企业,对餐具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前置管理,彻底解决因餐具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明厨亮灶”被列为菏泽十大民生项目之一。目前,菏泽市已有千余家餐厅建“明厨亮灶”,实现后厨透明化。消费者可以透过视频看清每盘菜“背后的故事”,这是“互联网+食品监管”的深度融合,开辟了食品安全监督的新渠道。

构建校园食品安全数字监管平台

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14年便引入了“互联网+”概念,为全市千人以上的学校食堂建立食品网络检验检测室,每采购一批检测一批,并上传采购时间、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日期、保质期、厂家、经营商及索证索票等情况,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同时,将食品原料采购、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信息实时上传到监管部门的检测数据库,检测结果可在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各校之间共享。该局还以此为基础,搭建包括“食安山东 学校季度检查”等为主体的监管平台,成为政府关注的民生项目。

此外,该局还与教育部门联合建立奖惩机制,专门开发软件,对各个学校的在线检测数据进行月度排行和周排行,并给予排名前3的检测人员荣誉称号及物质奖励,同时授予该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该项举措一是解决了第一责任人缺位的问题,二是实现了监管关口前移,三是强化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自该项制度实施以来,菏泽市学校连续4年保持食品安全零事故。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