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辉
它是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基地的唯一桩企;
它是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级企业平台的桩企;
它是唯一全国通过TS16949认证的桩企;
它是唯一成功加入欧标委员会CharIN的中国桩企,并成为欧标委员会CharIN e.V.协会会员。
它就是万帮新能源旗下的星星充电,我国最大的民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成立短短4年,它就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有的众多“唯一”。
6月13日,记者走进这个不一般的企业,见到万帮新能源集团、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上半年,星星充电收获颇丰。”据悉,星星充电得到了工信部智能制造2025的新模式应用课题研究任务,是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的研制企业;获得了国家能源局互联网全国重大应用示范项目课题,是这一课题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的研制企业;成功入围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更为重要的是,星星充电还成为国际充电领域最高组织IEC中的中方代表,直接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制定。这些成绩,充分印证了星星充电的实力。
500kW充电国际领先
创新,赶超国际,是星星充电的目标。
在国际化路上,星星充电越走越远:两个月前,德国ABB发布了350kW的产品,默克尔总理亲自为它站台,轰动了全球。在星星充电新产品展厅,记者看到了比350kW更高端的产品——星星充电大功率500kW产品,这也是星星充电的招牌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功率的产品。“我们最新研发的液冷产品已经达到了500kW,综合性能远远领先同行业。这一产品在使用4C电池的前提下,可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8分钟,电池电量就可以达到85%,车辆续航400公里,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的问题。”邵丹薇自豪地说。据悉,虽然500kW产品还未正式发布,但已与保时捷的几款新车对口试验成功,接到了很多欧洲订单。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国际充电领域的最高组织。去年12月份,IEC大会在星星充电召开,吸引了全世界各国与充电相关的专家。采访中,邵丹薇向记者透露:星星充电正在竞标欧洲20亿欧元的大单,目前已经走到最后一轮竞标,只剩下3家。
搭建三网融合创新平台
在常人眼里,充电桩就是买电和卖电。但邵丹薇则认为,一根小小的充电桩联通的是整个世界。对星星充电的定位,不止是一家桩企,更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星星充电计划到2020年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智慧充电网络,最终实现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她说,工业互联网方面分为横纵两条线,纵向从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交付、运维、质保等整个流程的数据打通,方便及时应对各个流程中出现的故障,从而提升效率;横向即PAAS平台,开放给其他的充电生产企业,使大家可以实时观测到良品率、工时效率、工位效率等方面的最高峰,从而激励大家,提升整个产品线的效率。
能源互联网即光、储、配、售,将光伏储能全部打通,利用双向充电技术,在夜间时段将车载电池充满,到了白天用电高峰时段再把电卖出来。邵丹薇说:“通过双向充电技术,一辆80度电的汽车,每月可以获利2000元,养车的钱就够了;车主还可以通过双向充电技术“社交”,每一辆电动汽车存储的电都可以被轻松转接出来,就如同一个随身携带的‘汽车充电宝’”。
据邵丹薇介绍,在星星充电APP上,点开其中一个广告框,就会看到“看看你的电池健康吗”的提示,这个功能是全世界首创,也是车载物联的重要应用。该APP有一个电池在线健康追踪系统,用来评估电池的健康、寿命和各方面的预测,从而方便电动汽车二手车交易,这些都是产业互联网的一部分。
在光储充一体化方面,星星充电在清华大学布局了光储充示范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带队。作为项目承办单位,星星充电主要是利用光伏、风电、燃料电池、发电机等机组,再利用储能给电动汽车充电,同时和电网实现互动,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解决给车实现能源补给。
在邵丹薇看来,三网融合是万亿级的市场,到2025年,全国会有20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一年的用电量几乎4000亿度,相当于1个三峡1年的发电量,所以三网融合又叫“车载三峡”。她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产业创新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实现星星充电“桩连世界,凝聚人心”的终极梦想。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