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湖南株洲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2018-05-22 11:03:16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动力株洲 质量先行

湖南株洲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 本报记者 王融国

明确创建目标,着力实施快速超车,湖南株洲质量强市创建活动积极深入地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让老牌工业基地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共和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曾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180多项第一。曾经的辉煌成为了继续奋进的理由。为使城市整体质量得到全面完善和提升,弘扬“动力株洲,质量先行”的城市质量精神,株洲制定了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质量强市为抓手,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全力打好产业振兴、城镇扩容提质、县域崛起和两型建设的“四大攻坚战”。

为了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创建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印发了《株洲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各创建责任单位递交了责任状。考核办法不仅把质量工作纳入了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纲要之中,还把质量工作纳入了政府绩效考核体系。2017年,市政府督查室对质量创建工作实施了督查,市创建办对各责任单位进行了半年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政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文件,为推进质量强市创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每年还安排3000多万元质量工作经费。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是株洲的骄傲,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以此为代表,积极引导和鼓励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在标准化方面率先登顶,占据标准制高点。与此同时,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工作,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承担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修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6个,2016年以来,有6项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诞生于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成为了国家首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株洲市政府把品牌培育作为推动质量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质量成就品牌,以品牌提升实力。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并且明确了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和陶瓷、服饰等支柱产业质量品牌提升为重点,着力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切实提高株洲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湖南省首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的4个项目全部出自株洲。

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质量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创造性的开展创建工作,彰显出株洲亮点和特色,形成了质量引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惠企惠民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等“三城”,一个三足鼎立的“动力”产业架构已经形成。未来5年,中国动力谷将吸引300家高水平研发机构、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产值达到4000亿元,其中轨道交通产业2000亿元,通用航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各1000亿元。

与此同时,株洲市突出两型理念,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创新发展,调整优化三大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实施万家企业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推广清洁低碳技术,淘汰落后节能。二是按照两型示范企业创建规范化、多样化、大众化、常态化的要求,有序推进两型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三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可学可用、较好完善的“发展超常推进、结构明显优化、体制富有活力、服务城乡均等、环境友好宜居”的两型建设“株洲模式”,实现从“中国十大污染城市”到“全国生态宜居城市”的华丽蜕变。

经过一年多的创建,株洲市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综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未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和质量安全事故。多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质量发展纲要》要求,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达85.8分,在同类城市中排名靠前。

今天的株洲,接续了曾经的诸多“中国第一”的辉煌。国内首例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全球首例无轨列车、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相继诞生。中国动力谷,不断刷新着世界关于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制造的认知。

开展质量强市创建活动一年多来,株洲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振兴、“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质量发展成为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