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能工巧匠”陈巧根

2018-04-03 11:27:3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2016年8月,第41次国际质量管理小组竞赛(ICQCC)在泰国曼谷举行。扬子江药业集团“STAR”QC小组参赛的“设计头孢粉针剂A品种生产线充氮装置,降低头孢粉针剂产品残氧量”课题,从高手云集中脱颖而出,勇夺金奖,获得国际评委高度评价,为企业和国家赢得殊荣。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几名普普通通的蓝领工人发明创造。第一发明人陈巧根,现任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吉公司工程设备部副部长,他和团队历时200多个日夜艰辛探索,终于攻克这一行业公认的难题。

头孢粉针剂作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拳头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但在临床用药中,该产品却面临着化学稳定性较差、易氧化变色、效期内头孢聚合物上升等问题。对此,业内普遍采用充氮保护降低残氧量,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受控。向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扬子江人,决心改变现状,将目光锁定国际同行最高水平:将产品残氧量控制标准由原来的8.0%降至3%以下。

以陈巧根为首的QC小组欣然领命,踏上攻关的征程。为了不影响车间正常生产和供货,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备战。既要通过充氮降低产品残氧量,还要考虑产品的装量损失,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陈巧根等人通过研究A品种的生产工艺流程,全面分析充氮的节点选择,综合评估后确定出设计需求。

每天深入生产现场,对设备进行研究摸索,成为陈巧根的工作常态。他亲自动手操作设备,模拟生产过程,研究设备运行状态,以快速确定充氮装置的安装位置。为此,他和小组成员经常奋战到凌晨。

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重头开始。经过近3个月的摸索探讨,陈巧根和攻关小组提出了3种攻关方案,但都各有缺陷,达不到设计要求,使攻关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小组成员的热情也受到影响。这时,集团工会主席徐伟全亲临现场为大家鼓劲:“设备改造是一场革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你们不要气馁,勇于探索,争取成功!”

陈巧根和攻关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继续对3种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分析。陈巧根提出将其中两种方案有机结合,衍生出一个新方案,即同时使用针孔充氮和直线式充氮。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大家眼前为之一亮。随后的多次测试显示,残氧量检测数据均小于3%,装量损失也小于0.5%目标值。“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从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技改方案找到后,设计最适合的充氮装置成为关键。为确保产品达到无菌水平,陈巧根对充氮装置各部件选材和细节构造进行细化,围绕此绘制图纸,筛选制造商进行磨具加工,同时反复试验影响充氮效果的3个变量,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天道酬勤。困扰扬子江药业集团多年的顽疾迎刃而解,成功的喜悦挂在每个人脸上。公司头孢粉针剂产品市场投诉率由攻关前每年10起以上,降至个位数。小小数字的改变,却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质量品牌形象。

在同事眼里,陈巧根不善言词,是大家公认的“能工巧匠”,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都难不倒他。在这次攻关中,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对家人和孩子无暇顾及,内心满是愧疚。他用沉甸甸的荣誉,对家人给予了最好的回报。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永不放弃,这是陈巧根和他的团队面对未来新挑战作出的承诺,而这源自他们对药品质量高度的责任心。 (李 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