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看到谣言就要动手戳一下

2018-03-15 09:48:39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谣言高发的季节。

现在草莓上市,关于草莓的谣言也打扮一番再次陆续露面。其中“上镜”率最高的一则谣言,是草莓染色。

不少消费者发现,吃完草莓用纸擦手,纸上会留下红色印记。于是,坊间就传出“草莓染色”的说法。对此,专家解释称,草莓本身就可以制造色素,其红色为天然自带颜色。草莓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它是水溶性的,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通常也会被储存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当细胞破损时,这些储存的花青素就会随液泡中的水分流出。所以,破损的草莓会染红周边物体。

比起染色说,更让人担心的一个谣言是“激素催熟催大”说。现在市面上有些草莓品种看上去比一般的草莓个头大很多,于是有人怀疑它们是用激素催大的。而这样的谣言一旦传播,也容易被人相信。但专家表示,通过个头和形状来判断草莓是不是使用了膨大素并不可靠。草莓的个头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有些品种的果实个头就是比其他品种的大,天生的,没办法;有的是通过杂交选育技术培养出来的,欧美的草莓品种一般都偏大,就是选育的结果;果农通过疏花蔬果种植管理,也可以得到个头更大的草莓。

当然,如果有些草莓大得异常,形状也怪异,这确有使用膨大素的可能。不过,膨大素只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是非法化学药品。这类植物激素的使用量一般相对较低,且膨大素降解较快,一天内60%以上就会降解掉了。即使进入动物体内,膨大素也不会“赖着不走”而发生蓄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膨大素还是相对安全的。

逮住草莓这一种食品说事,这种制造谣言的水平只能说相当初级,而染色啦、膨大素啦之类小玩闹也不足以吸引眼球。目前“升级版”的“高水平”谣言,是那种对一些常见谣言进行编辑整合,制造出“有图有真相”的迷惑性,然后借助现代多媒体传播渠道进行传播的谣言。比如,前些日子,某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全被拍下,很快要删》(看这标题就相当具有吸引力,不过,知道很快“要删”,说明作者还是知道自己的问题的)的文章,主要介绍柑橘使用甜蜜素、无籽葡萄喷施避孕药的情况。经有关部门查证,文章中罗列的食品安全信息,实为恶意篡改编造或是对旧闻翻炒的谣言。文章以PS、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方式制造谣言,意在耸人听闻,吸引关注。

谣言再怎么升级,技术手段再怎么先进,也改变不了其谣言的本质,一戳即破。比如上述谣言中提到了甜蜜素,先入为主地预设“添加剂都是有害的”这种前提,试图让人们相信,凡是使用了甜蜜素这种添加剂的东西都是有问题的。专家表示,甜蜜素学名“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常用于酱菜类、调味汁、糕点、配制酒和饮料等食品中。只要按照国家标准使用,用量不超标,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关于“食品使用甜蜜素”的炒作已有多年,是个老话题。中枪的食品种类涉及大枣、橙子、西瓜、香瓜、桃子、苹果、葡萄等,谣传的添加方式主要有浸泡、注射、喷洒等多种。

既然谣言都很简单,一戳即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谣传谣呢?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愿意动手指去戳。为了让这些轻易信谣的人动起来,有关部门和机构也是操碎了心。2015年辟谣中心设立,截至2017年底,已引进了超800个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辟谣,其中包括289个国家食药监系统机构、5家中央级媒体和32家网信中国系列账号。

许多人信完谣传完谣都后悔不迭,觉得自己智商受辱。既然这样,那为什么看到谣言不动手戳一下呢?戳法非常简单,只是上网查一下资料,或者向有关机构咨询一下而已。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