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匹多莫德被滥用

2018-01-17 10:01:0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本期话题:匹多莫德被滥用

“神药”匹多莫德被《问药师》创始人、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冀连梅扒皮。据其透露,该药在国外医学临床试验尚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但在我国却摇身一变成了价格昂贵的“神药”,在各大医院儿科滥用。 (据《北京青年报》)

匹多莫德被“扒” 监管须一锤定音

□ 何 勇

确保药品安全是最大的基本民生问题。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如果被视为儿童“神药”的进口药匹多莫德,确实如冀连梅所言,在国外医学临床试验还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那么现在国内各大医院儿科滥用匹多莫德,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不但不是在治病救人,反而有可能在坑害患儿,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健康安全,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用药环境,打消广大家长对匹多莫德临床疗效的疑虑,让广大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安心丸。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对“神药”匹多莫德被扒皮视而不见,只是当成一个学术问题,必须当成一个重大的医疗卫生问题,尽快介入,组织专家对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进行再评价。匹多莫德临床疗效如何,要给出一份权威性、准确性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锤定音的目的。

如果经过临床试验,最后确认了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确实有利于救治患病儿童,那么当然可以继续允许医院、医生给患者开药服用。反之,如果证实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还不明确,或者没有临床疗效,或者临床疗效不明显,那么就必须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彻底叫停各大医院儿科滥用匹多莫德的现象,禁止匹多莫德上市、服用,继续进行临床试验。

同时,必须启动责任倒查机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惩不贷。匹多莫德如果在国外医学临床试验还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我们不得不问这样的药品究竟是如何引进国内的,又是如何通过审批走进各大医院的儿科,对这些问题必须查个一清二楚,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存在利益输送等猫腻。因为审批通过和引进疗效尚不明确的一款药,这种行为俨然是在谋财害命,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谁把匹多莫德炼成了“神药”

□ 许朝军

一石激起千层浪,质疑发声后随即引来各界关注。有医疗界人士指出,儿童免疫系统仍在发育中,类似匹多莫德这种免疫调节剂,应尽量慎用。国内医疗行业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匹多莫德”在国内等级医院销售额达到了35亿元,零售药店销售额4.27亿元。如果加上非等级医院,“匹多莫德”的全年销售额将超过40亿元。而这其中,绝大多数由儿童患者买单。

与销售额巨大且“无所不治”的标注说明对应,“匹多莫德”真成了一种“神药”,但这在临床上并不科学。据专家介绍,“匹多莫德”常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不断发育成熟中,不应被轻易判定为免疫力低下并随意用药。因此该药在使用时应当慎重。很明显“预防感冒来一盒、发烧咳嗽来一盒、鼻炎扁桃体炎来一盒、湿疹荨麻疹来一盒”是不负责任的。

谁把“匹多莫德”炼成了“神药”?如果深入探究一下不难发现背后的主使者。首先是处方医生。“匹多莫德”成了“万金油”式“神药”,并且销售额度居高不下,最直接的推手就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处方医生。其次,是家长的盲目跟风。在不少家长看来,增加免疫力,让孩子远离疾病的侵袭,或者尽快脱离疾病的干扰,是维护孩子健康的首要选择,而对于是否慎用,是否适合孩子使用却不大关心。另外就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药师工作人员,按照常理,处方医师开药,但药房药师则负责核发,但在真多医疗机构,这一程序根本没有实行,导致处方药品一般在药房畅通无阻,“匹多莫德”想不“流行”都难。

在“匹多莫德”炼成“神药”的过程中,医生、家长、药师的推手作用不可否认,但如果深入一层分析,我们更容易发现背后的一种现实,那就是家长和社会公众基本医疗常识缺乏,基本卫生保健常识和儿童医疗常识缺乏,也是导致儿童用药安全潜存虞患、用药不规范的基础。而医疗机构缺乏基本用药常识普及、缺乏对用药行为监督机制建设、患者及其家长没有发言权等等,更是背后不容忽视的导致性因素。

用药安全尤其是儿童用药安全事关重大,但从“匹多莫德”炼成“神药”的原因分析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现实中各类隐患堆积成的公共焦虑,以及随意用药、不安全不科学用药的巨大漏洞和潜患。因此,我们必须从“匹多莫德”炼成“神药”的现实中吸取教训,在用药安全尤其是儿童用药安全方面加大干预力度,确保用药安全无虞。其中建立完善医疗机构用药医生处方、药师监督审核机制,建立完善处方药常识宣传普及机制,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普及医药常识建立完善公众监督和用药安全质疑氛围,并推行用药安全责任机制等等,非常必要而亟须。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