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探寻改革突破路径
上海再推“放管服”改革二十条
本报讯 (记者霍一夫)废止《上海市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办法》,对涉及质监工作的5部地方性法规和9部地方规章提出清理意见。这是中国质量报记者日前在上海市质监局强化法治保障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20条中看到的。
废止的勇气和胆识来自于深化改革的责任担当。2016年上海市质监局率先推出“放管服”改革20条举措,释放了市场活力,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肯定,为上海质监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今年以来,上海市质监局持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进一步探寻突破路经,在《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暨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中,又推出新一轮20条改革措施,打造质监“放管服”改革2.0版。
新一轮20条改革,在推进法规“立改废”中,形成了一批制度优化新成果。在立的方面,牵头起草《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参与起草《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程序规定》;开展《上海市质量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做好地方质量促进立法储备。在改的方面,根据“证照分离”改革要求,积极推进《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上海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办法》的修改;承办质检总局《计量法》修改立法研讨会工作,完成《标准化法(草案)》等法律意见征询22件。在废的方面,已废止《上海市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废止《上海市设备监理管理办法》。同时,对涉及质监工作的5部地方性法规和9部地方规章提出清理意见。这些工作有利于为上海质监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从制度和机制上深化“放管服”改革。
先行先试,简政放权,成为新一轮20条改革重点。首批“证照分离”试点的3个项目得到复制推广。新一轮质监“证照分离”改革建议,大多数已被采纳。其中,有16项改革举措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取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等3项改革措施将于法律法规修改后实施。组织编制行政权力标准化管理《业务手册》,启动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权力的标准化管理试点。率先探索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探索后置现场审查可视化,实现许可全程可追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改革举措先后落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许可审批取消、重要工业产品先证后核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发证告知承诺等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完成了上海市质监局行政审批信息系统与上海市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审批实时监督检查。“上海质监行政审批标准化”获评上海市十大依法行政示范项目。
法治监督职能,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上海市质监局共办理各类案件123件,创历史新高。审结46件行政复议案件,综合纠错率达到43.4%。执法依据得到了进一步更新,2017年版《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汇编》《局行政执法制度汇编》《局规范性文件汇编》等,实时维护更新行政执法案由库,为行政执法人员及时、准确查阅执法依据提供便利。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领域监管新规中,根据执法监管工作中加强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原则,防止“以罚代管、只罚不管”。
通过对《上海市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样品付费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布《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释义》,为社会各届学法、守法、用法和普法提供权威资料。组织修订完善局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完成网上政务大厅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和办事指南要素更新,开展证明材料和证明事项专项清理,公布当场办结事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