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应加强数字技术运用
重塑运营模式、生产流程和价值链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本报讯 (记者郑建玲)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日前发布了中文版新书《工业X.0——实现工业领域数字价值》。书中指出,中国制造企业应当在运营、产品和服务上全面应用数字技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数字红利,及早实现智能化升级。埃森哲研究进一步显示,企业如能联合各种新技术并适当地加以应用,其市值可平均提升60亿美元以上。
《工业X.0》一书首席作者是埃森哲资深董事总经理埃里克·谢弗尔,主管埃森哲工业X.0业务线,致力于帮助工业企业利用数字化创新服务和业务模式。他对新兴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所带来的商业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企业如何数字化,详细梳理了企业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
企业必须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彻底重塑其运营模式、生产流程和价值链,从而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更多价值。由此,埃森哲提出了一套具体的解决方案“工业X.0”——工业的数字化再造,即企业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变革核心业务,打造全新的员工和客户体验,以完成业务模式的转型。
埃森哲大中华区数字服务总裁俞毅表示:“从现在起步,实现‘工业X.0’的过程大约需要5~1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企业,将能彻底重塑所在行业,实现新的效率水平,开辟新的增长道路,交付新的客户体验,从而始终引领新动能。在中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更需要打造智能、互联和具有活力的组织,积极拥抱持续的技术变革,推动盈利性增长。”
埃森哲大中华区技术服务总裁陈笑冰表示:“占全球GDP总量2/3的工业企业,将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逐步实现‘拉动式经济’,领军企业将采用智能化的数据驱动型业务模式,带来高度定制化的客户体验。因此,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只有进行持续、深入的数字化能力建设,并着眼于全价值链的创新,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回报。”
埃森哲围绕“工业X.0”的议题还开展了一项研究,调研了全球900余家大型企业的高管。研究发现,仅有17%的中国受访高管认为通过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企业正在变得更高效,获得新的营收来源,并实现业务增长;有96%的中国企业高管表示,想要同时实现更高效率、更快增长和更出色的体验,为全球最高;有66%的中国高管认为,如果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化价值,未来发展将举步维艰。研究指出,零敲碎打式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实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埃森哲的另一份研究显示,在中国,只有4%的中国制造企业能将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转化为业务成果,成为行业领先的数字领军者。
埃森哲还研究了10项数字技术在汽车、化工、消费品与服务、电子与高科技、能源、生命科学和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应用,通过经济模型分析确认了各种技术能帮助企业降低单位成本、大幅提升市值。例如将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3D打印技术加以联合,按人均成本计,工业设备企业可以额外减少成本达4.3万美元以上。而联合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源企业的市值将提升超过160亿美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