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文化产业引领国家软实力“质量提升”

2017-10-23 09:50: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化产业引领国家软实力“质量提升”

——“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记者招待会侧记

□ 本报记者 何 可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美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不相上下。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一直在大力投资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甚至花费数十亿元来扩大自己在全球媒体的竞争力,这是否属实?”

“近期世界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发表调查报告,表明中国的国际整体影响力、社会关注度、整体形象在不断提升,这是积极、客观的反映。得益于中国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得益于中国切实履行大国的责任担当;得益于中国积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良好中国形象。”

上面的一问一答,发生在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组织的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与中央宣传副部长孙志军之间。一位问得“刁钻”,一位答得自信。

同场参会的嘉宾还有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他们与孙志军共同就“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话题,向中外记者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象。

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质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是习近平同志报告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孙志军说,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首先要落实新理念,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质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可喜的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迅速提升,由2012年的1.8万亿元到2016年的3.0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升到现在的4.14%。

“文化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据孙志军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图书出版第一、电视剧制播第一、电影银幕数第一,电影市场世界领先,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强烈反响。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多头并举,中国品牌、中国声音、中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这种由突出“量”向强调“质”的转变,更体现文化产业的“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中。“十二五”时期文化部提出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突出“总量增长”;“十三五”时期,文化部则更加重视“质量提升”,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年4月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以抓质量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不久前,一部向八一建军节致敬的《战狼2》,不仅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奇迹,还点燃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展现了我国在文化产品领域不断提升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出版图书近50万种;制作广播节目771万小时、电视节目352万小时;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国产电视剧334部14912集,电视动画片近12万分钟;电视纪录片产量超过1万小时。图书出版量、电视剧动画片、电影故事片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这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文艺作品获得口碑和收视、票房、发行丰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生动例证。

张宏森说,5年以来,我国电影之所以取得如此繁荣发展的局面,首先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以抓质量、上水平推动电影供给侧改革,提高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近年来,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张宏森说,我们的一些优秀作品不仅在国内叫得响、传得开,在世界上也开始建立品牌,赢得了市场份额。

“我们大力实施精品战略,鼓励精品、鼓励原创。我们长期动态地在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网络内容产品5个领域实施5个100部重点作品的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提前策划选题,配置资源,提供政策扶持,保证重点作品成为优秀作品。”张宏森说。

标准助力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话语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从黑龙江边防哨所到海南三沙群岛,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地到地震洪水灾区板房……10万多人次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开展采风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惠民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在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农村,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仍是少数,在未来解决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方面,文化部门有什么新的‘药方’?”有记者向项兆伦提问,如何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项兆伦给出了3个关键词:基本、标准化、均等化。他说,文化部目前已经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这个标准对城乡基层群众可以免费享受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数量都做出了具体规定。现在各个地方还在做实施标准,我们正在推动各地把这些标准逐一落实,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文化生活。”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