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国产奥迪Q5“十万公里耐久性拆解测试”侧记(上)

2017-08-23 09:43: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一场别开生面的“质量透视”

——国产奥迪Q5“十万公里耐久性拆解测试”侧记(上)

□ 本报记者 赵 伟 文/图

8月18日,一辆“拆成了一地零件”的国产奥迪Q5现身京城。拆解方是德国著名汽车媒体《Autobild》在国内的唯一版权所有方,他们最近做了一项德国同行一直在做的“10万公里耐久拆解测试”,并于当天发布了测试结果。由此,标志着享誉海外的该项目在国内首次落地,一台6年车龄、行驶里程13万公里的国产奥迪Q5成为了“首拆对象”。

对于一款汽车产品质量的好坏,人们对整车厂商宣称的在制造出厂时进行“100%下线检查”已耳熟能祥,对某些机构面向的3至6个月新车进行市场调研和发布也不陌生。总体说,这些检查和调研的对象,基本属于“新车”的范畴。

然而,俗话说,路遥知马力。一款汽车产品真正的质量,并不在于光鲜的新车炫耀和外表,而取决于内在的长久魅力。可靠性和耐久性,正是衡量一款车内在质量的更重要、更有说服力的标志性天平。

十万公里的“路遥”节点

为什么要选一辆行驶10万公里的车进行拆解?其中颇有门道。一般而言,汽车行驶10万公里后,开始进入车辆生命周期的中后期,此时,整车性能与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而这些毛病和问题,与车辆的品牌和价格的关系并不大,即使是上百万的高端品牌,其车辆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目前国内厂商普遍实施了3年6万公里以上的质保期,新车质保期达到了10万公里的也不少,对自己产品质量有充分信心的厂商敢拍这个胸脯,例如广汽本田,全系车型最早都实行了新车3年10万公里的质保政策。

“一旦过了10万公里,车主维修都得自己全部掏银子了。”负责此次拆解的负责人王垠对本报记者说:“而此时车辆刚进入故障的易发多发期,所以,10公里时的汽车质量,与车主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

多年前,当国内发动机涡轮增压热刚刚兴起时,曾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厂商选择利好的一面展示给公众,但发动机T的新技术产品究竟好不好,还是车开了10万公里后再来评判,才最有说服力。他的审慎,表达了10万公里的“节点”,对一款汽车产品质量和成熟度的指标性意义。

“这是一项很残酷的测试,因为我们会将一台已经行驶10万公里,并且一直在主机厂授权的4S店进行保养维修的车型‘大卸八块’,将车辆彻底打散。”王垠说,“我们连发动机、变速箱都要拆解,完全就如同一些厂家所做的逆向研发过程一样。”

以专业术语而言,“10万公里耐久性拆解测试”项目,通过对整车的“逆向”拆解,能充分体现被测试车辆的设计实力、生产能力、技术功底以及所应用的零部件产品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国产豪华阵营的首次尝试

据介绍,德国权威汽车媒体《Autobild》曾经记录了近百款汽车在0到10万公里期间的维护成本及故障情况,并在10万公里后将整车彻底拆解,并对拆解结果进行打分。“这个拆解测试已进行了近20年了,非常成熟。”王垠说。

此前,国内也有一些媒体和厂商对车辆做过拆解,如奇瑞A3、启辰D50等。去年吉利自己组织拆了一台博瑞,为自己“证言”中国制造。不过,厂商“自证”的方式,有其无法克服的缺憾,让公信力强的第三方做更有说服力。

“当初在选择测试车型时,特别希望选一款国产中高档车,我们曾广发‘英雄帖’,四处征集,包括微信圈。”王垠介绍说,他们更在二手车市场四处寻找,最终经人推荐,以20.5万元买下了这款二手国产奥迪Q5用于拆解测试。

这台2011年8月上牌的国产奥迪Q5技术型,新车售价42.38万元,搭载了2.0TFSI发动机和8挡自动变速箱。截止到购买前为止,在6年时间里共行驶了12.9万多公里。

从4S店调取的记录看,保养记录共22次,平均大约5800多公里保养一次,并且全程均在4S店进行维修和保养。此外,这台Q5并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在49500公里时,这台Q5曾经对左侧大灯总成和翼子板进行过更换维修,在90000公里时更换过油气分离器。总体而言,这台车符合对被拆解测试车辆的要求。

拆解之前,这台奥迪Q5首先进行了60公里动态路试,路试中这台奥迪Q5动力平顺,加速迅猛,表明这台奥迪Q5的“心脏”与传动系统均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拆解测试结果表明,这台里程已达13万公里的国产奥迪Q5在评价体系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92分A-的高分,尤其在品质、设计、耐用性等方面都有亮眼表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次拆解是独立进行并评判打分的,这台奥迪Q5的制造厂商一汽—大众此前并不知情。结果出来后,厂商联系拆解方,借此“造势”制造品质。于是,在当天奥迪品质鉴赏会上,记者得到拆解方公布的测试结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