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变“挤出效应”为“吸附效应”

2017-08-16 09:16: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英国某媒体日前刊文称,中国游客今年夏天出境游人数再创新高,但购物花费明显减少。文章援引知名酒店预订网站Hotels.com和益普索集团展开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把购物列为主要旅游动机的中国游客比例今年减少至1/3。这一数字在2016年为超过2/3。对此,Hotels.com亚太地区副总裁阿布海勒姆·乔杜里如是说:“中国游客不再把购物列为国际旅行的首要原因,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关中国游客只买东西的陈词滥调正在淡化。”

  中国游客出境游不再以“买买买”为主要目的,购物占整体支出比例大幅下滑,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示他们的旅游消费趋于理性。所谓“理性”,当然是不再迷信“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老嗑儿。而事实上,“境外生产的产品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传说已经成为历史,现实早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崛起,许多境外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变得极为便捷,这就降低了渠道成本,使代购、境外购的价格优势大大减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中国制造”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消费者在国内市场获得优质商品变得越来越容易,一些国产品牌已今非昔比,不再比洋品牌差,甚至在性价比上高于后者。正如有评论者所说:“随着更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触手可及,谁还会追着海外购物不放?”

  关于“中国制造”已经“洗心革面”远超从前的事实,不光中国游客已经明显感受到,国外人士也有所注意,其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看到以华为、联想、格力、小米、大疆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异军突起,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竞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许多曾经对“中国制造”颇有微词的国外媒体如今开始进行“再认识”,不再轻易使用“低端”“廉价”“粗陋”之类负面词语,而代之以“优质”“高端”“精品”等正面词语。如美国电视新闻频道CNBC日前有一篇报道提到,阿里巴巴、腾讯、零零机器人、摩拜单车等中国创业企业正在“走出去”,“帮助中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撕去了此前附着其身的‘廉价’‘质量差’等标签”。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就没有反思。想想两三年前乃至更早时候中国大量游客出境游抢购马桶盖、电饭煲、奶粉、药品等商品,“暴买”国外市场的情景,心情十分复杂。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为5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3亿元),而出境旅游消费则达16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万亿元)。两者相差近3倍。这种逆差由两个相互对应的原因所导致:一是国人出国消费“舍得”花钱,一是外国游客到中国来“不肯”花钱。为什么国外游客在中国大都是只看景却很少购物消费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包括旅游商品在内的消费品档次低且同质化,加之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这都降低了国外游客的消费意愿,导致入境游的人均花费较少,加剧了旅游逆差。

  当国外旅游市场瞄上中国游客的钱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供给升级的时候,国内市场却没能跟上节奏,消费品和服务质量水平难以满足需求,形成“挤出效应”,无疑会把国内游客往境外推,而境外旅客也难以对到中国旅游消费产生更大的兴趣。“挤出效应”,说白了这是国内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本质上讲,这是供给侧出了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外流的消费力回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从国内市场自身找原因,从改善供给入手。

  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才下大力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气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我们看到,作为主抓质量工作的质检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推进质量提升工作,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儿童纸尿裤等重点消费品,打响质量提升攻坚战。经过努力,收到很好成效。2016年,10类重点消费品总体合格率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90.3%。其中,电饭煲合格率提升6.6个百分点,智能马桶合格率提升22.4个百分点,儿童纸尿裤合格率提升了3.3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实实在在、有目共睹,而“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自然就会产生“吸附效应”,将外流的消费力再吸引回来。

  当然,质量追求永无止境,质量提升必须持续发力。从政府到企业,都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要用心去抓,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一个产品一个产品抓,直至见到成效,让人民群众有真正的“质量获得感”。中国制造整体实力增强了,产品和服务品种多、品质好、品牌响,“吸附效应”就会愈发明显,不仅会让外流的消费力回流,还会把更多国外消费力吸引过来。《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