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GS1编码在物流中的应用(下)

2017-08-08 09:53:04 中国质量新闻网

GS1编码系统的作用就是实现产品流与信息流的最大化,从而实现降低企业的生产、仓储、运输物流成本、促进产品的出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上期文章已就GS1编码在物流中的应用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成品的物流包装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期就GS1编码在物流中的应用进一步阐述。

3. 物流运输、配送

GS1编码在运输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产品信息的进一步描述;2. 通过对每一批货物进行标识,提高收获效率。3. 物流各环节企业对产品负责。首先,物流运输编码对每一个物流单元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通过产品物流包装码,即可以知道产品是什么,又同时可以知道产品包装等级、包装内产品数量。但是,产品其它变量属性,如: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批次、保质期等,则要通过物流运输码进行传递。对于产品而言,尤其是快速消费品,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接收方对产品的接收与退回。同时,物流标签上的产品描述与运送地点可以直接服务于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其次,如果说物流包装码是对一箱(盒)产品进行标识,那么物流运输码则是对目的地相同的一批货物进行标识。发货前,发货方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运输方和接收方。运输方和接收方只需扫识条码就可获得货运产品的信息,并且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将扫描物流标签后获得的信息与扫描产品物流包装码后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自动确认产品的到货量,进而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进行库存管理。第三,物流标签也可以作为物流运输环节的有力依据。一旦物流标签粘贴在物流产品上后,物流各环节企业对货物在该企业所负责的环节出现数量、内容等问题,应该负责。此外,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物流标签上的收货人位置码确保货物的准确运送。

4. 装卸

目前企业通过使用内部托盘,对货物进行装卸。流程一般如下:制造企业将产品放到制造企业的托盘上进行库存管理。需要运货时,制造企业员工将产品从自己的托盘上搬运到物流企业的托盘(或车)上。物流企业将产品运到零售企业后,再由物流企业或零售企业的员工将产品从物流企业的托盘(或车)上搬运到零售企业的托盘上,进行货物管理。对于一般的货物,从制造企业流通到销售企业通常要搬运2~3次。同时,因为物流载体的不断变更,物流信息传递不连贯,造成物流上、中、下游的信息脱节。

通过使用GS1可回收资产标识,对物流载体进行唯一标识,实现物流载体在供应链上的流通。以快速消费品所用托盘为例,制造企业将产品放置到自己的托盘上,托盘经过物流企业流通到销售端。销售端将同数量的自己托盘交予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即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获得空的销售企业的托盘,而销售企业获得载有制造企业货物的托盘。这样,无须搬运,销售企业便可完成收货。下次交货时,销售企业与制造企业(或物流企业)将上次交换的托盘归还给对方。

5. 仓储

通常,产品进入仓储环节都有物流包装。GS1编码在仓储环节的应用主要是依靠产品的物流包装码和物流运输码。通过扫描物流运输码,接收方获得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对于周转库而言,接收方将所获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连,根据不同配送要求,通过物流包装码实现产品的自动分拣。对于仓库而言,若实现物流载体,如托盘的流通,在扫描完运输码,获得产品信息后,企业按计划将托盘放到指定位置。同时,企业依据扫描物流运输码中获得的信息对产品进行编排,实现产品的“先进先出”;若没有实现物流载体的流通,企业则不得不将产品搬运到接收方的物流载体上,然后将相应的产品信息(通过扫描运输码获得)与物流载体或仓库指定的位置码相连,将产品放到指定位置。

6. 数据平台

就目前而言,政府部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根据自己对产品某一特定属性的需求编写相应的条码,比如说有些企业是根据型号进行编码,有些企业是根据价格进行编码。企业一味追求通过条码获得企业所需的所有产品信息,使得同一产品在不同企业或部门内被赋予了不同的编码,忽视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造成了产品信息流通的困难。而GS1对产品的标识则更加细化,标识到最基础的产品贸易属性,即该原材料或产品是什么。这样就避免了产品其它高级属性对产品编码的影响。产品的分类规则则依据不同企业、部门的需求,通过相应软件记录到企业信息系统中。这不仅满足了企业对某些特定加工流程的保密要求,同时,原材料或原材料供应商一旦发生变化,企业只需更换信息系统中的产品标识号则可实现产品信息变更。此外,针对目前开放的市场环境,通过将统一的GS1标识,如GTIN,作为关键字,可以实现政府部门、物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共享。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