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改革促发展之路径解析

2017-07-06 08:40: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让创新成为常态 让卓越成为习惯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改革促发展之路径解析

□ 通讯员 吴 焱 谢萍慧 本报记者 张 华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标质院)是湖北省质监局直属的标准化与质量科研及服务技术机构,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我们的战略:让创新成为常态、让卓越成为习惯、成就机构百年品牌;

我们的使命:求规探矩,惟使方圆有序、天地和谐;

我们的愿景:当你需要最佳的秩序和更高的品质时,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我们的团队:在职在岗97人,平均年龄35岁以下,其中博士研究生(包括博士后、海归)10人,硕士研究生(包括双学位、海归)32人,高级职称17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级职称24人。

我们承担的项目:彰显一个科研单位能力最重要的形式和内容就是科研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保证科研项目数量与质量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近几年来,我院无论是科研项目、科技论文以及标准研制都实现了质和量的双突破。

我们的合作关系:我院的发展理念就是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多种智慧在这里碰撞,让标准化人才、技术、信息等成为要素资源在这里涌动奔流,目前,我院已与国内外数十个相关机构建立起了基于项目的合作关系。

您的需要是我们存在的价值,能帮到您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摘自《关于我们》

湖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邹贤启(右三)一行调研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左二)一行调研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左一为湖北省质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詹永杰;左三为湖北省质监局副巡视员、省标质院院长杨建东。

光谷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标准联盟专家委员会成立

在第三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副院长梁薇发言。

这是记者在湖北省标质院官网看到的一篇题为《关于我们》的自我介绍文章。

这篇颇具文学色彩的文章,不仅仅是一幅别具一格的自画像,更是一篇充满理想、充满激情,为成就机构百年品牌而砥砺前行的奋斗宣言。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个单位的发展和振兴亦是如此,必须先周密地“谋定”战略,从而实现“未战而庙算胜也”。湖北省标质院深谙此理。

湖北省标质院是湖北省质监局直接领导下的标准化与质量专业科研与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跟踪收集国内外标准制修订信息,开展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标准文献馆藏资源建设,WTO/TBT通报咨询,标准化科研与成果的推广,“质量强省”战略的技术支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的建设,缺陷产品管理技术支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运维,商品条码技术推广与应用。

目前内设机构有:办公室、财务资产部、党办、标准文献馆、物品编码部、数据研究与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与产业标准化研究所、质量发展与质量安全研究所、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研究所、国际标准化研究所、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现代物流标准化研究所。对外挂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湖北分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湖北分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湖北省条码标识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WTO/TBT通报咨询中心以及湖北省标准化协会的牌子。在东湖高新注册了湖北光谷标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依据这一院情,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早在“十二五”之前,湖北省标质院就结合自身实际,开始按照标准化科研院所的规律,探讨“去行政化”的改革,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将标准化研究院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标准化科研院所;第二步在“十二五”期间,经过奋力爬坡,将标准化研究院建成一个在中部乃至全国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科研与服务机构;第三步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在中部乃至全国具有标准化与质量技术资源聚集和整合力的开放平台,将湖北省标质院打造成为业内著名品牌。

“在‘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咬定发展目标,锲而不舍,为实现打造业内百年品牌的梦想,像夸父追日,一路跋涉,勇往直前。”湖北省标质院院长杨建东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砥砺前行,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个单位的发展不仅要有战略的眼光,而且要有战术的智慧。发展战略制定之后,就要选择、开辟与之相适应的路径,达到实现战略意图的目的,否则,战略很难实现。

近年来,湖北省标质院沿着“四条路径”,朝着“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把握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总开关”。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是一个单位或者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标准化机构不能仅仅埋头搞科研,要抬头看政策,观大事,明大势。”杨建东说,近年来,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他们首先着力找准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事关标准化工作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对接点,保证了湖北省标质院的改革定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积极稳妥。其次,将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与湖北省标质院开展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在党委和政府执政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中找准业务切入点,为加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找准了“对接点”和“切入点”,才保证了湖北省标质院体质机制改革创新的顺利开展。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从清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到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再到开国领袖毛泽东,他们在推动历史变革和前进的伟大进程之中,无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其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和思想火花,至今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可以说,这几年湖北省标质院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声名鹊起,得益于他们在人才机制上的不断创新。这个机制的核心是“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干得成”,实现路径是将以人为本具体化、可操作化,为人才价值的实现提供多元化的通道。如强化层级管理,致力于中层和岗位单兵能力建设。这一创新主要强调将事权、财权、用人权以及分配权能够下放的都下放到中层,尽可能地体现责权利的对等,强化岗位管理,弱化身份管理,注重个人单兵能力发展。用湖北省标质院的口号说就是:“只要想干事就给他舞台,只要有亮点就让他闪光,只要能精彩就给他环境,只要有创新就给他机会。”

设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为保障全院各项考核评价的民主性、公正性,使正向激励始终处于主流状态,湖北省标质院设立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绩效考核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这项制度创新也催生了机会均等的人才成长机制。其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打破了官本位、职本位的传统习惯和作法,用制度来保证项目谁申报、谁署名,项目经费、人员组成原则上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任何人不得干预。

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是这个团队的重要标识。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富有激情,朝气蓬勃的团队,他们赢得了昨天和今天,也一定能赢得未来!

加强文化建设,激发软实力的“硬效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对一个单位来说,同样如此。

据介绍,近年来,湖北省标质院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共识与力量,通过标准化与质量文化的建设来凝练核心价值,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依靠创新驱动的研发理念,使文化的软实力变成了驱动发展的“硬效力”。例如: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只有做有品质的事,才能做有品位的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后来者居上,不炒剩饭,不嚼剩馍;以项目和事项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项目和事项落地;将复杂的技术问题留给自己,将简单的操作留给客户;客户的挑剔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础;所谓赚钱是研究客户成功以后的回报;机构的安全是等不来的,要想安全就要作为,越作为越安全,越不作为越危险等等,这些独特的质量文化和研发理念,已汇聚成湖北省标质院以改革促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源泉。

瞄准政府和市场两个目标,开展两种能力建设。一方面,面向党委和政府,找准加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切入点,积极为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另一方面,积极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地向需求方提供适销对路的标准化技术服务产品供给,促使标准化技术机构不断地接地气,持续保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与市场需求驱动的技术产品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双驱”格局,使湖北省标质院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既能面向政府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又能面向市场提供标准化技术产品供给的科研与技术服务机构。

加强基层党建,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硬、能干事、勇担当的科研团队。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基础牢则政权稳,基层治方能天下安。按照这一遵循,湖北省标质院始终将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常抓不懈,使党建工作的各项措施在标质院落地生根,着力打造一个个战斗堡垒。如该院以不断深化“两学一做”为抓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尤其是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思想、新发展战略。落实好“两个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将一批80后的党员业务骨干充实到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岗位,使其成为党建、业务一肩挑的主体责任承担者。坚持“三重一大”民主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操作,筑牢腐败防控体系,哪里有风险点制度就覆盖到哪里,将忠诚、干净、担当内藏于心,外化于形,使鲜红的党旗在业务一线高高飘扬。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是唐代诗人常见的一首题壁诗,大意是走过竹林掩映的弯曲小路一直通向幽深处,禅房前面呈现一片花木繁茂又缤纷的胜景,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每每读到这首诗歌,记者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湖北省标质院以改革促发展带来的一片片“胜景”,以及他们对打造业内百年品牌梦想的强烈追求。

科学定位,谋划改革,融入大势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及省政府出台的《湖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结合自身的实际,湖北省标质院积极探索标准化改革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科技体制改革大政方针的衔接配套,大力推进院所分治、多元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已基本形成了以院本部为综合管理、以创新基地为改革龙头、以专业所为创新单元、以公司为市场延伸的事业发展新格局。如今,在全国绝大多数标准化技术机构还在代码职能调整“低谷期”徘徊时,湖北省标质院已完成了由“办码”向科研型机构的转型,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系统的前列。

“软实力”与“硬效力”的良性互动已基本形成。目前,湖北省标质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较好的人文环境,以制度建设的刚性原则与文化柔性浸润相结合,刚柔并济,推动以改革促发展已成为标志性特征,以文化建设推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创新的体制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全员聘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岗位目标管理与考核已成为制度保障下的新常态。据了解,当前,该院业务部门中层岗位基本上都由80后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承担,有两名80后走上了院领导岗位,团队的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和配套的体制机制已成为以改革促发展最大的财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的能力持续增强。一是配合完成了《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湖北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2015湖北省质量白皮书》的编制工作。二是配合相关业务处室完成了湖北名牌评价分析、评分细则以及文档审查等工作,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运营机制的研究,为创新质保结合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推动多元质量治理作了积极探索;开展了缺陷产品调查以及汽车“三包”争议调解等相关业务。三是研究开发了湖北检验检测服务数据平台,为该省检验检测机构在线“双随机”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积极配合省局专项活动,为“质量强省”战略营造舆论氛围。五是积极推动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到省人大颁布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纳入到《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

科研实力持续增强,科研项目、标准、论文以及专著实现了质与量的双提升。近几年来,湖北省标质院已完成和正在开展的标准化科研项目达到142项,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质检公益项目、省部级专项以及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湖北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其中,部分项目是在北京与“国”字头的科研院所激烈竞标得来的。参与和主导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35项,在标准化与质量专业期刊以及标准化学术论坛上发表论文132篇,编撰专著4部。自主研发了湖北数字标准馆、湖北WTO/TBT通报咨询平台、湖北缺陷产品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平台。其中,两项成果获得了计算机著作权。

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入。近几年来,湖北省标质院与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楚天云等10多个国内机构建立了基于项目的合作关系。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已正式被省科技厅批准为湖北省光谷标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启动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湖北行动计划,与BSI(英国标准化协会)、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等国际著名的标准化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提交国际标准草案5项,湖北标准化工作的外向度正在持续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湖北省标质院先后被质检总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状”;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红旗党支部”;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平安单位建设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同时,湖北省标质院还获得了质检总局颁发的科技兴检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被评为生产型服务业湖北名牌;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标准委联合举办的党建标准化征文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浅析基层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运作管理模式》《常修公仆心 党建标准人》《标准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抓手》3篇论文,分别获得了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谈到今后的发展,杨建东表示,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他说,践行习总书记的标准化思想,我们深感“抓不住机遇是失误,干不好工作是失职”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

湖北省标质院将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的筹建为契机,结合湖北实际,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探索理事会治理机制的实现方式;积极探索深化标准化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对接方式,推动标准化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探索以标准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质量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现方式,以标准的有效供给推动质量的有效提升。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的实现方式,使更多的实验室项目与标准化项目同步。积极探索“标准化精准+”的实现方式,使标准与质量提升可以量化,推动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将其导入全球产业价值分工链,推动创新型企业将技术创新与技术规则深度融合,将发展优势推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积极扩大和深化与境外标准化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中部经济外向度的大幅提升,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湖北行动计划做深做实,使更多的湖北制造、湖北创造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互补,打造湖北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探讨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于自贸区的实现方式,推动双边、多边标准互认,有效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积极探索标准、检验检测与认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推动打造行业、区域认证品牌。

有志者,事竟成。

有理由相信,湖北省标质院打造业内百年品牌的美好梦想一定能够实现!《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