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小心宝玉石

2017-07-04 09:43: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近日,一位到云南瑞丽旅游的女游客在逛某玉城时将一店家价值30万元的翡翠手镯摔断,当场吓晕。此事经媒体炒作引起极大关注。

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手镯30万元的定价。这其实是个虚价,是店主基于行情及自家获利考虑随口所报,而非显示于商品价签的明码标价。事情发生后,当地宝玉石协会介入,对损坏手镯进行鉴定,估价18万元。但有网友认为,即使压出12万元的水分,18万元依然很虚,差不多还能打个对折。正是因为有虚价问题,涉事双方在赔偿上未能达成一致,需要走法律程序由法院判决。

不过,即使由法院来判,结果恐怕也不会令双方都满意,因为目前国家并没有关于翡翠等宝玉石产品明确统一的品质鉴定标准,也没有业界都接受的品级评定机制,市场也没有形成国际和国内报价。有这么多的“没有”,法院难判倒是小事,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会乱。而事实上,宝玉石市场之乱,已有多年。

从近些年各地监管部门的抽查情况看,宝玉石市场问题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虚标原价、高标低折。如某商家一个“G750金翡翠挂坠”标价16.8万元,打3.5折后是5.88万元,还能往下砍价。前文案例中有网友所说的“还能打个对折”并非虚言。标价“水分”之多,印证了市场水之深。此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广遭诟病,可谓宝玉石市场的老病了。比如,有的商户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同类天然珠宝玉石,如用石榴石冒充天然红宝石,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等;有些是经人工处理却不明示,如将“染色珍珠”标示为“珍珠”。

当然,宝玉石市场存在这么多问题,并不是说这个市场没人管,而是监管的手段和力度都不够。为了规范珠宝玉石市场,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珠宝玉石鉴定》《珠宝玉石名称》《钻石分级》《珍珠分级》等,这为规范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些标准规定既过于宽泛粗陋,缺少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细则,也缺乏强制性,不具有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力。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关于宝玉石类商品的统一的“三包”规定,在退货、换货及修理上没有详细的标准,相关法律也是一片空白,这让消费者维权陷于窘境。从消费端来看,由于缺乏珠宝玉石基本知识、主动送检的积极性不够(鉴定费太高是其重要原因)以及维权意识的欠缺,很多消费者在遭遇质量问题时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也令商家更加肆无忌惮。

孟子曰:“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这话说得有点过,不过,就目前我国宝玉石市场的现状看,玩珠宝打了眼被人骗,这种“殃”倒是经常及人的。而前文案例游客被虚价所困,也算是一种“殃”吧。正是由于“殃”及的人太多,民间早有治理宝玉石市场的呼声。

怎么治?宝玉石市场的各种乱象,根源上讲均由诚信缺失所引发。而信之失,则源于责之失。因此,只要强调“责任”二字,搞清所有涉事者为谁,然后分清责任,做到知责、负责、督责、问责,什么事就都搞定了。具体做法是由宝玉石行业协会组织宝玉石经营企业签订诚信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坚持诚信经营,杜绝假冒伪劣;行政主管部门则加大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经常开展不定期的专项市场整顿及检测活动,实现对企业的督责及问责;媒体舆论则同时对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当然,做好上述工作还必须有一个前提:建立完善宝玉石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检测制度,让企业经营和部门监管均有所依。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