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城市防内涝需要新思路新技术

2017-07-04 08:38: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周家和

又到雨季,城市排水能力又受到关注。即使是强降雨,贵州贵安新区的街道也没有积水。“会呼吸”的贵安新区,在强降雨时节表现出的安然,令人击节称赞。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贵安新区正崛起一座集约、绿色、低碳、智慧的山水田园生态新城。

(6月23日《贵州日报》)

每到雨季来临,全国许多的城市都要经历一场“躲不开的考试”。媒体评价说,贵州贵安新区在100分的考卷上做出了120的成绩,实属不易。因为贵安新区属山地丘陵城市,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以上,新区的中心区域,面积19.1平方公里,水环境敏感度很高,内涝风险很大。现在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范本,即使是雨季或遭强降雨袭击下,不仅街道难见积水,整座城市反而因为大雨的清洗,更加干净。其防内涝成功的原因有多条,但新思路、新技术是关键。

首先是新思路。一改传统的城市治水建大管子,铺粗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思维及方式,而是将城市分解成若干组团“微循环”,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通过将地表径流减速消能,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有改善、热岛有缓解”,以此探寻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

其次是新技术。该区充分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成果,用以搭建海绵城市大数据监测系统及综合管理云平台。在中心城区安装监测点,对雨量、流量、水质、液位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在重点地段设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道路慢行系统铺装硅砂透水砖等,以新技术引领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助推城市智慧化管理。

贵安新区运用新思路、新技术,高效集水,平衡生态,其防内涝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全国众多城市,特别是缺水和内涝并存的城市学习和借鉴。愿全国有更多像贵安新区这样“会呼吸”的城市,让高新技术服务于百姓生活,受益于城市居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