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商标准引领3D打印产业发展大计

2017-06-08 09:26: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出中国声音 贡献中国方案

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商标准引领3D打印产业发展大计

□ 张 东

近日,标准引领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此次会议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为主题,由国家标准委、成都市政府指导,成都市质监局、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主办。来自全国各地200余名3D打印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创新成果、把脉行业趋势,共商3D打印标准化发展大计。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增材制造发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增材制造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增材制造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支持,提出要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增材制造依然处于“跟跑”阶段,无论是产品质量、市场规模还是产业化程度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要在增材制造标准化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国务院参事张纲在研讨会上指出,要创新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增材制造)建设;培育增材制造标准创新型企业,建立先进标准企业“领跑者”制度;通过构建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增强标准有效供给,更好地支撑和引领我国增材制造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标准化要迎上去、贴上去,发挥好支撑和引领作用。”崔钢表示,要不断深化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精神,在增加标准有效供给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保基本和守底线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增材制造团体标准,强化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引领性作用。

此次盛会选择在成都举行,意义深远。当前,成都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肩负着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时代重任。成都市副市长田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积极实施“标准化+”行动,大力发展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建立标准联盟,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开展企业标准自我申明,加快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一带一路”标准化研究中心,促进标准创新与增材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更强有力的标准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之父”卢秉恒认为,建立增材制造标准体系要坚持以“目标导向、系统分析、整体优化”为原则,持续升级与完善标准化管理组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化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积极推进团体标准的制定,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促进军民标准深度融合。

作为全球首台3D生物血管打印机的发明者,国家首批“计划”特聘专家、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康裕建表示,随着3D生物打印技术越来越成熟,不仅出现了3D生物打印的动脉和静脉产品以及功能性管腔器官,3D生物打印还促进了损伤器官再生,使得器官修复、组织再造成为可能。“3D生物打印产业必须坚持标准引领、以人为本,走出一条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管理、输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对于标准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化更是深有感触。目前,该实验室正在开展CRISPR/Cas9消除PD-1的T细胞进行晚期肺癌治疗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次基因编辑治疗临床试验,国际顶尖学术杂志Nature News曾经3次予以报道,引起全球轰动。“基因编辑是中美两国PK抗癌的‘登月竞赛’,目前我们的技术是全球领先,但是由于在该领域没有相关标准,科技成果无法实现快速转化、开发应用”,魏于全院士信心勃勃地说,“我们不缺技术、不缺人才,只要标准能够跟上,我们就敢于同国际巨头一较高低。”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凝聚起增材制造产业标准化发展的共识和信心。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以标准引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增材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