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深圳加速打造“品牌之都”

2017-04-07 09:47:52 中国质量新闻网

集群式提质量 多元化强产业

深圳加速打造“品牌之都”

□ 本报记者 傅江平

近日,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管理委员会部署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制定了深圳市《提升深圳品牌行动计划(2017-2020)》,明确将在该市推行“一区一品”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城市品牌“四级纵队”,力争今年新增超过4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分批创建国家级、省级品牌示范区,以深圳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加速打造“品牌之都”。

2011年,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动地方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兴省”“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打造知名品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年9月,深圳市罗湖区积极响应,申请打造“全国黄金珠宝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在2012年成功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批筹建的珠宝类产业园区,也打响了深圳创建品牌示范区的第一枪。之后,罗湖区的珠宝产业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新起点,通过创立深圳珠宝学校、研发水贝珠宝指数等举措,逐渐“甩”掉过去以卖原料为主的“包袱”,走上了质量品牌道路。2016年在全国珠宝产业出口指数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逆势上扬,巩固了海内外珠宝品牌集散地的地位。

2014年3月,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关于开展产业集群趋于品牌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在全国要建设50个左右区域品牌培育示范区,经过积极创建申报,深圳内衣、服装、钟表和黄金珠宝入选国家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深圳的品牌示范区工作开始走上了“快车道”。2015年,南山区荣膺“全国移动电话研发制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2016年,龙岗区获批“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今年初,龙华区“全国时尚服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也顺利通过验收,各区争相创建区域品牌示范区似乎已经成为了深圳品牌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趋于集群化,而区域品牌是特定区域内骨干产业和竞争力和创造价值能力的体现,与企业品牌相得益彰。培育区域品牌示范区可以吸引大量企业落户,有助于强化产业价值链,借助服务平台化系统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品牌的集聚效应,对产业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以“手机之巅”南山区为例,这里集中了深圳手机产量的七成,集聚了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生产中心,成为全国手机品牌最集中的区域,是全国手机产业最主要的总部基地和最具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地带。通过品牌示范区的创建,南山区吸引了大量手机企业落户,目前拥有1000多家手机企业和20多家国家知名品牌企业,“滚雪球”效应越来越明显,产业品牌辐射力大大增强,极大地提高了深圳手机品牌的竞争力。

“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申报重点考核内容包括区域产业规范情况、品牌建设情况、质量信用情况、质量安全状况等,突出强调了质量的重要性,这跟深圳以标准决定质量、质量塑造品牌、品牌提升信誉、信誉赢得市场的“四位一体”建设理念不谋而合,深圳已然将标准、质量和信誉融于到品牌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并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突出顶层设计,从立法保障、方案制定、政策扶持、资金落实等方面入手,营造了良好的品牌创建环境,不少品牌示范区的资金都是近10亿量级,扶持力度十分大。二是实施名牌战略,开展品牌评价活动,鼓励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目前深圳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超过160个,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各产业自主品牌数量也居全国前列。三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品牌的前提就要提高质量,深圳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及《行动计划》两个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率先在全国开展“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立法工作,为品牌建设夯实根基。同时,还通过标准认证等手段促进质量提升和诚信建设。四是优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动建设综合园区、众创园区、孵化器、特色园区等产业园区,为区域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据了解,深圳目前正在创建或申报的还有宝安区“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知名品牌示范区”、光明新区“全国钟表知名品牌示范区”、坪山区“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示范区”等项目,从服装等传统制造产业到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产业,深圳的品牌示范区建设越做越红火。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