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人心中有杆秤
山东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中山路市场监管所秤具改革“三级跳”
□ 崔月敏 本报记者 朱文达
青岛中山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被尊为青岛商业的“母脉”和青岛对外的名片,到青岛旅游的游客大多会在行程即将结束时,到中山路来买点干海特产回去馈赠亲友。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需求旺盛,个别商户在秤具上动起了歪脑筋。为了堵住不法商户依靠黑秤坑蒙消费者的漏洞,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市场监管所以干海产品行业为入口,以秤具监管为抓手,用多点设置公平秤、统购定制秤、免费使用可追溯秤的“三级跳”,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监管路径。
青岛的地陪导游小李告诉记者:“前些年,好多游客反映商家给的分量不足,让游客心里留下了阴影。这两年好了,政府监管到位了,商家的小动作就藏不住了,游客也能放心了。”据了解,近两年来,中山路市场监管所促使干海产品行业及部分饭店、小超市等门店经营者鼓起了诚信经营的勇气,也拉回了市场人气,市场的回馈又正向激发了经营者守法诚信的心气。实现了监管促进公正,公正温暖市场,市场回归稳健的良性循环。
“我们把整个辖区看作是个大市场,根据中山路区域没有统一市场,干海产品业户多以个体经营,分散在不同路段、街巷,难以像传统市场那样在出入口设置公平秤的特点,选择中山路百盛商场门前、悦喜客来商场门前等4个重要路段安装了公平秤。随着每月检查考核情况变化,可随时移动公平秤位置,确保整个辖区的干海产品商户都在动态监管中。”中山路市场监管所所长张英刚告诉记者,“公平秤上都标注有举报电话,复秤时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进行举报。”
流动公平秤的设立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新入行的经营者利用市场监管人员下班的时机,悄悄耍起了缺秤少量的把戏。该所会同干海产品协会会长、理事们共同分析了“鬼秤”的原理和技巧,研究制定了统购定制秤、打击“鬼秤”的解决之道。很快,“青岛中山海产品协会专用”“干海产品协会专用083号”……出现了统一的标识、认证编号,在中山路市场监管所的引导下,中山路上140家干海货店里全部更换为定制秤。据了解,统一购买定制秤不仅便于市场监管所统一检查、监管,也降低了业户的购秤价格。这种定制秤设有铅封和密码,在背面开口处贴有防拆标志,秤内的芯片还加设了密码,芯片内的程序无法更改。即使拆除了铅封,要想改动设置也要先破解密码,大大增加了秤上捣鬼的难度,监管人员巡查中只要检查铅封是否完整即可。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山路旅游商圈干海产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领企业积极探索新时期的企业转型,在聘请互联网专家给干海产品商户上课,构建电商平台的同时,中山路市场监管所也始终把如何将互联网嵌入市场监管作为一个课题。经过专家论证,该所和电子秤生产厂家共同研究了可追溯电子秤的生产、使用问题。目前,由政府购买服务、拥有产权的首批十台远程可追溯电子秤安装在辖区各主要路段商家柜台上。该秤可将业户使用该秤的每一笔交易记录实时传递到市场监管所工作电脑的相应系统中,包括交易秤号、交易时间、购买商品类别、购买商品质量以及总额的信息。同时,远程可追溯电子秤对程序进行了加密,随着破译难度的增加,商户“调秤”的成本由一百涨到了几万,大大减少了不法商家缺秤少量的行为。
“技术手段所规范的不过是人们的外在行为。”张英刚表示,希望能通过监管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使辖区内每一位经营者都守好内心的“良心秤”。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