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邱新荣《天工诗韵》印象

2016-11-21 08:31: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天工创造中最美丽的诗韵

——邱新荣《天工诗韵》印象

□ 赵炳鑫

诗人邱新荣创作的诗集《天工诗韵》由中国质检出版社隆重推出,读后,令人振奋且耳目一新。诗人为什么要凝望遥远的古代工匠呢?诗人的歌声荡漾在蔡伦造的纸上,诗人说:“‘天工’是古人曾把科技文化巨匠的创造喻为‘上天的杰作’。”自古以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工匠们都是在孤寂中探索、在沉默中坚守。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诗人以近百首诗篇集中咏吟中华民族质量文化和伟大工匠精神实质,这在国内诗坛是不多见的。工匠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埋头苦干的韧劲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各行各业都有伟大而鲜为人知的工匠。这部诗歌的创作本身就是文化创造。长期以来,诗歌创作像丢了魂一样,很少关注普通工农民众创造生活的情怀,诗人在这里不仅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弘扬工匠精神,诗人还告诉读者,保护工匠精神更为重要。这是诗人创作《天工诗韵》的精神路向。

中华五千年文明,它所创造的科技成果,无论是质量价值还是美学价值,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成为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伟大的“四大发明”了,单就我们民族在长期的辛勤劳作中用一双巧手创制的彩陶、冶炼的青铜器、舟车桥梁、经书古寺等等,都堪为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读《天工诗韵》,从中可以读出诗人邱新荣腹中的积淀。现在,诗人对历史的认知与这些古代中华民族巧夺天工的科技文明结晶“相逢”之后,触发了他灵魂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沛然诗情。无论是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科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工程师,还是那些没名没姓的能工巧匠,在诗人心中都一样伟大,诗人同样以温馨的笔触描述了他们的辉煌创造,诗人把优美的诗句给了他们,实际上就是在赞美先祖工匠们的创造,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从这部诗歌集创作的路向可以看出,诗人歌唱伟大工匠,不仅是柔情内敛;不仅是诗歌意境的唯美化;不仅是诗歌话语建构的精致化;不仅是侠骨柔情、“终极关怀”和悲悯。诗人创造性地运用艺术手法是为了更有意味更精美地透射对工匠精神自古不息存在的反思。这样的诗,读之如品甘饴,如饮佳酿,感受诗才、领悟史识,同时,可以体味到新颖独特的审美追求。如《离不得也 郭守敬》一诗中诗人写道:“离开了那一头苍苍白发/大元的天下/真的是从此无人/无人能准确地测算繁茂的星辰/没有谁的目光/能那么浪漫地/徜徉在墨色苍穹/……谛听一滴露珠滚过夏荷引起黎明的骚动/在黄昏中凝视的眼神/会穿过酸涩的秋风/望见冬天穿老羊皮袄走来/走成咳嗽连天的老翁/郭守敬全部的感受写出来/是历法是《授时历》的独步古今/花瓣溅落在眼前/是时令是天体运行/霜露降落在窗台上/是天象是时间悄悄的沉吟……治水走来的/还是望天的郭守敬/目光落地砰然有声/万千渠水纵横阡陌/江南水守节/如琵琶叮咚/北国河有度/流进千古大漠纵深/望天的郭守敬/望见/群星傍有草原有羊群/治水的郭守敬/听到/水中星辰溅落/如蛙跳若琴鸣/离不得也/郭守敬/(庸官致仕/昏官或可抱残终身)/惟勤勉智慧的白发不可离去/朝堂上的媚笔和袍袖中的计谋已飘落随风/许多的强梁傲横已无踪影/郭守敬的微笑是不能离职的/离开那双眼睛/测天仪会失魂/没有了郭守敬的日子/许多安详的水流会会骤怒会惊恐。”全诗一咏三叹,韵律天成,精警之笔,饱含深情,刻画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的人格与风骨,让读者看到的是卓越不凡的功业与潇洒正义的人格。书中有一首叫《辋川图》的诗。诗人写道:“辋川图是民俗和风情在画/画无言地铺展开的山川/画悄悄流过的水/画鸡鸣和炊烟/画一拱小石桥慵跨在溪水上/(桥下/有淡淡的云雾翻卷)……辋川图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春天里/唐人王维会写诗/写出辋川的绝妙和存在感/王维写过的山是空山/王维写过的桂花很安闲/王维写过的古诗里有真正的禅/王维写过一场新雨后/在辋川举伞的/是那些旁若无人的/雨后红莲。”诗人写遍了辋川的四季之美,最后,笔锋一转,以精彩的诗段点睛,让读者感受到了王维笔下的辋川图是超越物质存在直达人类“物我唯一”精神意象的最高境界。“王维写过一场新雨后/在辋川举伞的/是那些旁若无人的雨后红莲”。此句收笔,精妙至极,画面感很强,而透过画面让我们领受的则是超凡出尘的静空。移步青莲,纤尘不染。这何尝不是中国工匠及知识分子终身追求的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海德格尔曾经面对这个工具理性的时代人被异化的命运,发出了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的呐喊。在我看来,“诗意地栖居”,意味着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人摆脱被奴化命运的开始。当然,也意味着人“与诸神共在,接近万物的本质”。诗人邱新荣用诗歌打通了通向幽暗历史的路径。留给读者的是呼唤人的主体性、建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的理想世界,这是邱新荣诗歌的美学追求。

著名诗歌评论家罗振亚说:“诗歌对现代人的精神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诗人是用雄浑大气的诗歌美学在表达诗歌理想,还不如说他是在为当下的诗歌美学追求提供社会的价值观参照。在《天工诗韵》这部诗集里,有相当一部分诗,用反衬的手法,在写中华民族伟大工匠在创造华夏辉煌科技文明的同时,透过历史的暗影,从另一方面,写出了封建暴政时代人的精神处境。这一部分诗,为人的主体性建构提供了价值支点,现实意义更大。如:《〈天工开物〉宋应星》“《野议》的声音太微弱太底层/昏聩的耳朵不愿意听/见惯了媚笑贯于察言跟风/谁愿意说破腐败顽症/谁还在意苦苦挣扎的草民/苟且偷生是一种生存方式/活在当下/愉悦而又轻松//宋应星的背转身来/《天工开物》启程/朝堂的喧嚣远远抛开/迎面来而来的是伟大土地上/朝气蓬勃的性灵/(性灵与残酷的皇权无关/性灵厌弃弄权的小人/性灵是上苍妒嫉的天工/天工开物时/一切/都具有了深度/放射着光明)……”诗人通过对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精神内质的打量和考察,写出了一个科学家高洁的灵魂和对大地的悲悯,读后触人心魂。还有如《战国古长城》《毕昇的遗憾》《云冈石窟的飞天》《无法面对华佗的画像》《肥肥的豕尊》等……在这些诗中,诗人把杰出创造的礼赞毫无保留地给了那些伟大工匠和可爱的先辈们,同样,把批判的锋芒毫不留情地指向那些历史场域中人的非人性存在。再不要让曹操杀华佗的刀在华夏大地上嚣张,再不要让权贵把工匠的创造看做“奇巧淫技”,再不要让“精细的研究成果/属于时间坟墓属于文字的凄迷”(《梦溪笔谈》)。

《天工诗韵》,反思历史,风骨峻朗,立意高远,直击人心。在诗学修辞上追求沉郁顿挫、刚健清新的风骨和气象,正如著名评论家李建军所言:“深沉的悲慨,如大风卷水,林木为摧,落叶萧萧。”惊心动魄,让人叹为观止。作者从石器时期“一把石镰”起笔,落笔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可谓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工匠的劳动史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诗人将那些漾溢着时间蕴意,将“那些红斑绿锈以及苍颜古貌”的青铜器、铁器、铜器、瓷器、陶器、石雕、玉雕以及绘画、建筑、茶经、石窟、佛教经卷、织布机写得色彩斑斓、诗意盎然,使每个古代工匠的创造都放射出人性的芬芳。虽说诗人笔下的工匠出自农耕时代,但人类的创造精神就源于我们先祖对自然规律准确审视的灵魂,我们今天的航天精神不也源于先祖对天象的洞察吗?阅读这些跨越五千年的诗歌,虽说我们与古代工匠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与古人的情感完全一样。唤醒工匠精神,是为了温暖人心,不只是一句口号或一个提倡。这样,读《天工诗韵》,就知晓当下的我们缺失什么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