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用5年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6-09-14 09:10:3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泰达共识”释放标准先行信号

用5年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 本报记者 王 辉

在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的前一天,9月2日晚,来自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大众、蔚来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在“泰达聚焦”研讨上,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切入点,就智能网联时代“企业定位的认识与思考”、“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方向”做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泰达共识: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和市场竞争焦点,将加快产业重塑。打造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建设汽车强国,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9月3日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诠释了泰达共识。他说,第一,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代表了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认为,创新驱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三大力量,智能网联汽车兼具三者禀赋,有助于实现产业聚焦,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创新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是多领域融合、跨产业协作的产物,为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创新升级的平台和载体;市场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正促使汽车功能和使用场景多元化,将运用互联网技术围绕客户需求重构服务模式;政策方面,汽车产品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政策都将面临必要调整。产业向智能领域转型,既是大势所趋、更成当务之急。

第二,智能网联汽车既对汽车产业各领域既有体系带来冲击,又蕴育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我们认为,未来10~20年,汽车产品将由交通工具逐渐成为集合出行、通讯、储能等多重属性的智能生活载体;汽车生产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趋势;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等新型消费模式被广泛接受;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将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为趋势。新的市场需求、产品属性、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将重塑产业价值链,给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也对我国汽车企业战略决策、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等提出严峻挑战。

面对变革与机遇,与会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提出如下应对措施:第一,积极应对,科学对待。各汽车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应正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以开放的眼界、包容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加以应对,直面变革,不动摇、不懈怠、不盲从,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在踏实创新中共建新型汽车企业。第二,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传统汽车企业要加强机制和文化创新,学习互联网企业以用户及其消费体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互联网企业也要学习传统汽车企业注重产品功能、质量和安全的扎实积淀,相互借鉴、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循序渐进,务实谋划。各企业都应首先做好基础研究、提升技术水平,扎实推进新技术研发,加快转变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做优产品与服务。第四,完善法规,标准引领。创造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集合行业力量,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努力在部分领域形成国际引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