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家书的魅力

2016-08-17 09:29: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 积雪草

电子时代,谁还会有耐心手写一封家书?在电话、视频、微信等方便快捷的时代,谁还会望穿秋水,等待鸿雁传书?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对手写的家书特别眷念,一滴饱含情愫的浓墨,静静滴落在宣纸上,或簪花小楷,或龙飞凤舞。白纸素笺,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横平竖直,墨香缱绻。闻着纸墨的芬芳,斟词酌句的同时,想起家人的一颦一笑,想起家人的关怀挂念,心中会泛起美好温馨的涟漪。

家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几千年来,承载和绵延着生生不息的亲情文化。唐代诗人杜甫写下千古不朽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明人袁凯也曾写过关于家书的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得三千里外家书一封,信中写了整整十五行,每一行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早点回家!字字句句,殷切之意,溢于言表,怎能让人不感动?

家书有时候也不仅仅是家书,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意,是一种愿望,一种传达,也是一种安慰,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与挚爱,传承的是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亲情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前人留下来的经典家书也很多,最著名的当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其临终前留下短短不足百字的《诫子书》,字字珠肌、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成为后人存身立世的名篇;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很励志,留下很多传世名言;画家郑板桥的家书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16封,却是修身为文的典范;林觉民的《与妻书》,其实是与妻子的诀别信,感人肺腑,充满民族大义;还有作家沈从文的家书,充满田园牧歌般的爱情和梦呓般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那些传承下来的家书很多很多,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和时光的印迹。

傅雷先生的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被后世当成家庭教育的范本,学生时代读《傅雷家书》,只觉得生硬、老套,甚至一知半解,后来经历多了,才渐渐有一点懂得书中的用情之深。“知道”和“懂得”,这中间远隔千山万水。那些教诲,那些思想,情感真挚,才情并茂,令人受益匪浅。

写家书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心中满满都是温情,都是牵挂,都是爱,像清流小溪逐于笔端,传递出的温度足以感动所有人。收信的时刻是最安慰的时刻,不管信中说的是什么,报喜抑或报忧,又或者仅仅是庸常琐事,但只要有了你的讯息,那就是内心深处最幸福的时刻。

手写的家书已渐行渐远,但是家书的经典魅力却不会被磨灭,想念手写家书的美好时光,想念读信时的会心微笑,我想,传承家书文化也许是每一个人都应担负起来的责任。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