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合资股比放开近期难以实现

2016-07-20 09:43: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报讯 (记者王 辉)汽车合资50比50的“股比红线”如果被打破,汽车行业和企业将如何应对?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本月月度分析会上表示,股比放开近期无法实现。放开整车合资股比不是为了公平竞争,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放开整车合资股比可能是无奈的选择,这是开放的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利益争夺的必然焦点。

  崔东树指出,放开合资企业股比在政策层面难以真正实现,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合资协议很多是已经续签,难以在中期内改变。他说:“有些人总是误解国内大汽车集团的利润太高问题,而目前乘用车合资中方利润部分是上缴国家而造福百姓的。”

  崔东树认为,放开股比的政策博弈交换要利益交换。放开汽车合资股比也是重大的利益让步,这需要有合适的政策交换的对等平衡,目前尚未看到这样的对等平衡。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在国外市场投资的加大,中国企业也在考虑加持国外公司的股权,而作为交换,外方想要加强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控制。但这是不能简单对等的。过去欧美的企业股比就是放开的,至今没变化,但对中国企业的欧美并购近期收严。而我们的政策一直是控制合资股比,没变化,两者不能直接简单的拉平。

  崔东树说:“如果整车合资企业股比放开将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竞争生态。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体系目前太弱,2016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的中国公司仅占据两个席位。中方失去股权控制后,上游零部件企业也必然被外资洗牌调整,现有的部分合资零部件企业也会垮掉。合资整车企业销售端的下游的经销商集团在外资主导销售体系后,渠道也会被外资控制,形成汽车全产业链的外资控制风险。而且外资也是怕民营车企发展后的冲击,即使放开合资股比后的民营车企不会比现在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他认为,放开股比的风险还是太大。如果外资借助产品等策略迫使中方开放,将是逐步蔓延的过程。合资企业要有自己的东西,属于合资企业自己的。现在的合资企业未能深度参与全球开发研发,无法融入成国际品牌产品研发设计体系的一部分,未来的合资企业独立生存就有风险。合资没有独立自强的能力,外方就容易搞垮或替代现有合资企业,然后获得更大利益。中国车市有远高于发达国家市场的细分市场价格空间,这需要有效的产品补充覆盖,因此合资企业还是要加强研发投入,培养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通过价格梯度和功能差异化更好的覆盖中国市场,实现合资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