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智慧“管家”心灵手巧 “类人”功能日益丰富

2016-07-14 09:09: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物联网应用融入社会各个层面

智慧“管家”心灵手巧 “类人”功能日益丰富

  □ 苏万明

  “主人,您爱吃的芹菜没有了,需不需要下单订购?”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企划部长郭义合的手机发来语音提示。原来,他家的“馨厨”冰箱通过图片识别技术,发现芹菜没有了,便通过海尔优家APP给他发来提示。

  郭义合回答“是的”,“馨厨”冰箱于是发出订单——冰箱已与苏宁易购、本来生活、蜻蜓FM等联网,芹菜将通过快递直接送到郭义合家里。

  这是智能家居生活的一个典型场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物联网技术日益嵌入人类生活,从智慧家居生活领域逐渐扩展至行业应用、城市管理,与人们生活、社会运行深度融合。其日益进化的“类人”功能,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物联网:“无处不在”的家居应用

  “物联网有三大关键主体——传感器、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处理设备。通过三者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解决方案,能为人们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应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院士李世鹏说。

  应用需求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家居服务是物联网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称,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会出现明显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海尔集团的U+智慧生活平台是业内物联网生活应用的典型案例。据了解,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圈,涵盖美食、安全、娱乐、健康等生活领域,就像给用户打造了一位“管家”:“馨厨”冰箱,通过图片识别、语音识别、电子商务等技术融合,提供自动采购服务;用户在客厅里说一句“我热了”,空调会听到并分析用户以往的温度习惯,自动打开、调整到适宜温度……

  目前,国内外众多家电企业和IT巨头均在瞄准智能家居市场:联想创投5亿美元二期基金今年5月初启动,聚焦四方面技术创新投资,首当其冲即是开发智能家居等下一代智能设备;小米公司也推出“米家”品牌——“小米智能家庭”;苹果、谷歌等均大力涉足智能家居市场。

  日益智能:不断进化的“类人”功能

  近年来,物联网正在不断“进化”,具备的“类人”功能日益丰富,呈现出日益智能化的特点,进一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体验。

  专家介绍,每个物联网应用方案,主要由三部分功能实现:一是全面感知,即具备各种前端传感器,广泛收集数据。二是可靠传输,即通过卫星、蓝牙、WiFi等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三是数据处理,具备数据分析、决策、执行、互动等功能。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赵峰说,总体上看,我国物联网生活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比一个先进:控制阶段,即把手机变成“遥控器”,通过发送短信等方式远程控制家用电器,十多年前便已基本实现;感知阶段,家用电器增加了数据计算功能,如空调实现自动开关;思考阶段,电器实际上成为一个“能听、能看、会说、能思考、有情感、会执行”的“人”。

  “它采用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自然交互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数据处理技术,并融合电子商务等多种‘互联网+’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像人一样分析、决策、执行。目前,此类产品多数已开始在企业的实验室里完善。”赵峰说。

  如今,不同品牌、不同行业之间的机器正加速兼容、互联互通。

  华为荣耀公司总裁赵明表示,华为去年底启动了“华为HiLink计划”智能家居战略,将与越来越多的厂商合作,化解各品牌智能家居APP和产品之间各自为阵、产品互不兼容,用户家电不能很好互相连接、体验大打折扣的问题。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预测,随着语言、手势甚至眼神和意念等交互方式和虚拟现实、深度学习等技术创新推动,硬件之间、网络之间的交互将会变得更为智能。

  方兴未艾:万物互联前景可期

  除了智慧家居服务,物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向物联网农业(衣食)、智能交通(行)、医疗保健、政务商务、环境保护、治安及边防管控等领域深度延展。而且,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万物感知前景可期,电器和人的融合将会更加全面、无缝。

  在近期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一种农业物联网应用,可根据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自动卷帘、打开风扇或喷水;一种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可实时监测并播报各个路段的交通状况,引导人们选择交通畅通的道路通行;一种智能环保设备,可通过自动采集、分析排污口的水质指标,提示环保部门排污情况;一种智慧医疗保健产品,通过穿戴设备分析用户的运动习惯、血压等规律,并和权威的健康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联合,能为用户提供运动方式、饮食习惯的健康指导……《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