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经贸合作大平台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闭幕
□ 本报记者 张晓航
6月12日,由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商务部相关司局、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务厅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宁波落下帷幕。
本届博览会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通过举办会议论坛、投资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等4大板块12场活动,进一步打造中国与中东欧16个国家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同期,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三大展会形成集聚效应,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众多商机。
中东欧地区被称为中欧合作的“桥头堡”,而中东欧博览会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往来的更大空间,开启了双边交流合作的“黄金时代”。宁波作为举办城市,是中国与中东欧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在去年成功经验基础上,今年更是倾全市之力、全民之智,策划、筹备、组织本届博览会,与以往相比,本届博览会创新活动之多、嘉宾层次之高、国际化程度之深、对外影响之大均超越以往,受到了各方普遍赞誉,总体成效超出预期目标,为搭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大平台、提升浙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等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
在本届中东欧博览会期间,投资合作洽谈会、商务合作大会、企业对接会等相继召开,中外双方围绕240多个中东欧合作项目进行了充分务实的对接洽谈,其中,宁波与中东欧现场签约28个项目,总金额近3.5亿美元,其中双向投资项目12个,涉及仓储物流、房地产、电力工业、旅游、农业、信息技术、厨具制造等领域,投资目的国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商务合作大会上共签约22个,主要涉及紧固件、红酒、地板以及牛奶等产品销售代理。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中东欧国家凭借地理优势和当地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大陆。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中东欧国家在华投资超12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通信、新能源、金融、农业、环保、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也取得众多突破。
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展是本次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16个中东欧国家的268家企业、690名参展商参展,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设展位282个,比去年增加15%,展出中东欧16个国家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等上万种特色商品,吸引了1000多名专业经销商、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成交和达成意向2600万美元。中东欧展商普遍认为成效明显,表示下届要继续参展。
今年64岁的托米斯拉夫·苏米克已经是第二年参展参会,不仅如此,他还组织了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等中东欧国家企业,抱团来宁波参展,由他一手打造的斯洛文尼亚特色产品馆也在展会期间正式开张。
首次登场亮相的中国-中东欧高新技术合作展吸引了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中车、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等1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斯洛文尼亚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展示产品“高、大、上”,包括核电技术、动车技术、智能舞台、裸眼3D、3D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城管系统等,其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展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技术、“知豆”城市微行纯电动车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受到了中东欧国家的广泛关注。
展会期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举办。本次对话会以“贸易便利化和电子证书合作”为主要议题,旨在打造“合作、便利、共赢”的中国-中东欧质检部门合作关系。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电子证书与贸易便利化)倡议书》。实施电子证书是质检总局推进贸易便利化、打击假冒证书、防止贸易欺诈、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加强双向贸易、提高通关速度提供了便利。《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