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云南省省长陈豪:提高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省

2016-05-25 09:21:3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提高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省

主动服务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 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陈 豪

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陈 豪

云南白药气雾剂生产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质量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想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要求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传统动能转型和培育发展新动能。这些都为云南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和遵循的方向。当前,云南处于既要扩大经济规模、又要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我们不能再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需要进入以质取胜、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要牢牢把握质量发展正确方向,明确思路目标,立足质量效益,建设质量强省,强化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南迈入质量时代,主动服务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质量问题关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云南来说,新常态就是我们既面临全面脱贫与全面小康的双重目标,也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我们提出,“十三五”期间云南经济年均增长8.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关键还是要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共同提升。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和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质量发展的全方位、各环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重点,充分发挥质量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品牌,加强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构筑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以质量服务跨越,以质量支撑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走出一条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结构更合理的质量强省之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出短板,解决问题,逐步完善指标体系,让各行业、各地区对标提高,有效提升发展质量。力争到“十三五”末,质量工作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发展、绿色发展等一些优势领域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让旅游强省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至名归。

把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质量不放松,增强供给能力,增加高端供给。把抓质量发展与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及云南稳增长政策措施结合起来,把质量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驱动力。努力保持换挡不降速的定力,紧紧盯住稳增长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提质与提速并重,确保在质量发展中推进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取得新成效。将质量提升与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云南制造和“云南智造”充分融合。把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作为推动云南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动力,充分发挥质量引领作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培育重点产业,加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要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各方面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以耐心专注、严谨细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打造最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加快构建“放、管、治”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向“质量时代”迈进。质量工作既是政府的重要工作,更要依靠企业和社会,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我们将着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继续清理、取消、下放生产许可和质量准入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放管结合,既要“放活”更要“善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展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让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让优质产品畅行无阻,让低劣产品寸步难行,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发生。支持和鼓励企业牢固树立质量即生命、质量是立身之本的理念,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动质量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企业产品更新和质量提升。加快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制、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以及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同时,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等制度,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加快建立质量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各种质量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出现问题能迅速有效处置。

筑牢质量发展基石,提升保障能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基础。我们将继续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进一步筑牢质量基础,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紧紧围绕农业、工业、旅游、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建立完善标准创新激励和标准实施监督机制。抓紧修订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的现行技术标准,制定一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标准,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争取在我省优势产业领域设立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动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扩大在标准领域的云南“话语权”。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计量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产业计量、法制计量和科学计量,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和计量监管体系。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满足全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对计量测试技术的需求。加快计量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全省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企业科研等有关测试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证认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云南认证认可体系。推进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建设,从底线和高线两端发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严格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规范节能减排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发挥保障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科学、特色突出的检验检测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检验检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积极探索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机构跨层级、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建立大型认证检测集团和检验检测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着力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我省质量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生存的保障,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要树立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质量升华的理念,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创造领先技术和标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把云南特色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引导企业建立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打造品牌产品,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在更高的质量层次上培育和发展云南品牌。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动国际品牌、国家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质量强市(县、区)示范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发挥云南拥有的国际国内品牌优势,促进资本向品牌集中、技术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资源向品牌集聚,起到“培育一个品牌、发展一个行业、带动一方经济”的效果。引导企业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利用品牌去拓展市场、整合各种资源、开展资本经营和进行引资、引才等,提高品牌企业的集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品牌宣传和保护的政策措施,并制定有关扶持政策,鼓励将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方法手段和地理标志、原产地等保护政策,保护好商标专用权,形成品牌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

加强质量法治建设,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坚持法治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当前的质量安全问题,既与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有关,也有法治建设滞后的原因。我们要把质量法治纳入依法治省的总体部署,形成质量法制健全、市场主体守法经营、政府依法监管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质量立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加快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建立健全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法规、规章体系。健全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采纳情况反馈机制,避免质量法制真空和法条冲突,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规范质量执法,对国家有关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增强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协查互动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对质量违法行为零容忍,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增强质量法治意识,深入开展质量法治和质量诚信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诚信经营、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加强社会质量诚信建设,建立企业质量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诚信经营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同时,增强质量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质量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要依托大数据平台,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对商家诚信经营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追求质量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在全省形成崇尚质量、追求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不断追求卓越,推动创新转型,使质量发展成为强省之基、富民之路,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发挥好基础性、导向性、支撑性作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