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浅谈质监部门如何在助推“双创”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2016-05-03 08:0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聚焦问题 转变思路 优化服务

——浅谈质监部门如何在助推“双创”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 华连兴 丁兆云 黄俊伟

在经济增长疲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外部环境中,实体企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而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面对全新的经济形势,质监部门要打破传统质监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和技术机构优势,紧贴政府中心工作,在这场经济变革中精准发力,助推“创业创新”有质量地发展。

认清当前自身不足

对于基层质监部门来说,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对自身职能如何定位。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了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提升发展双重职能。在职能定位上质量安全监管属于执法监督,质量提升发展又属于经济服务,目前,一些基层质监部门对工作重点把握不准。其次是质监部门缺乏高层次的质量人才资源。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是质量主管部门最重要职责,可是由于内功不强、认知不高等一系列的原因,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任务分解上,由质监牵头或配合的工作不是很多。三是在日常监管中缺少合理的标准体系。

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认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反躬自省,转变观念和思路,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切实发挥出质监职能在助推“创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要在服务“两创”中发挥出作用,明确各级质监部门职能定位是关键。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是质量的一体两面,守牢质量安全底线才能更好地服务质量发展,同样,努力促进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确保质量安全。从浙江省的情况看,县级质监部门服务质量发展的能力普遍较弱,基本按照省级处室制定的政策推进,除品牌培育外,服务手段单一。奖扶措施横向比较,不管从有效性还是社会认同感都远远比不上科技创新和专利。因此,从发挥职能作用出发,省市质监部门的职能定位需要和县级质监部门在工作定位方面要做合理区分。浙江区域产业结构明显,省市两级质监部门重在拟定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从研究区域内质量问题入手,整合技术机构力量,成立质量战略研究院、建设公共实验室,解决日常监管、质量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实实在在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县级质监部门重在监管措施的贯彻执行,通过日常监管、走访调研,将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对政府关注的落后产能、淘汰产品依法依规坚决予以打击。

定位明确之后,还需要花大力气提升质监干部队伍管理能力。不少新加入质监队伍的人员都是通过盲人摸象的形式,片段地接受知识灌输,因此特别需要完整系统的质量理论培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质量人的质量管理专业知识,甚至可以在大学里开设专门课程,培养质量管理专业人才。

全力助推“创业创新”

鼓励“创业创新”,国家层面正试图通过释放科技工作者、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破解当前经济滞涨困局,拉动经济转型发展。但受限于人员、资金、规模等,很多小微企业对标准制定知之甚少,新产品无标生产现象比较严重,“双创”群体亟须质监部门提供标准制定、检测服务、质量管理等服务。我们要从以往通过直接奖励形式扶持质量发展的固有思维中解脱出来,从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出发,通过制定有倾斜性的减免政策降低收费、政府购买服务免费指导标准制定、开设质量课程提供免费培训、成立专门创补基金扶持小微企业成长等间接补助的方式,服务质量发展。

助推“两创”,需要质监部门重构标准体系。随着“两创”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推陈出新将成为常态,目前纷繁复杂的标准类目、相互交错的制定主体不利于“两创”经济体的发展,标准制定必然落后于新产品推出,甚至会成为创新经济的阻碍。只有统一制定安全指标、根据需求细化质量等级、放开一般生产性企业产品标准,才能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发展。

助推“两创”,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质量的整体推进提升,并以此树立区域品牌。德国仪器、瑞士军刀、韩国化妆品等区域品牌的成功与产业内大量小微企业精益求精的质量密不可分,这些产业区都是通过联盟标准的制定、实施,形成了质量卓越的社会共识。

浙江区域产业特点十分明显,小微企业数量巨大,树立区域品牌,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新产业,也不能只扶持大中型企业。在“双创”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通过质量引导在小微企业的传统产业中实现供给侧质量创新,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更为满意的产品,才能使质监部门在助推“双创”经济发展中真正成为重要的主导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质监局)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