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学着古人去踏春

2016-03-23 08:07:52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周国花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好春景,这时,倘若邀朋唤友,或三五成群,或一家数口,来到郊外原野间踏青赏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美好时光。不但可以放松心情,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郊游踏春,自古就已经很流行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思想又受玄学影响,越来越寄情于山水之间,于是野餐的形式开始多样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觞曲水”,就是众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放在水里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南朝时,“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成为一种节令时俗。

   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还记载了一件赏花时的别样趣事。学士许慎选,每年春日,都要在花园里摆设露天宴席,邀请亲戚朋友观赏花景。许慎选是个放荡不羁的人,每次赏花设宴,宴有席但他不设座具。有人问他,你设宴赏花,为何不设座具?他笑说,我有天然花茵,何必再设座具。原来,他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于地上,让客人坐于花瓣之上。这种赏花玩耍,就像京城长安士女郊游踏青赏花的“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很风雅也很别出心裁。唐代的郊游热,以京城长安为最。杜甫《丽人行》一诗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同样写出了长安京城春游的热闹场景。

   南宋时期的《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装浓饰,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东鼓,终日不绝。”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时文人墨客春游,除了附庸风雅外,也会遇到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难题。因为古代不像现在,无论任何村庄小镇都有饭馆、农家乐,所以古人郊游踏青赏花时,吃喝常常成为一难。古时春游赏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文人雅士很重面子,提着锅碗瓢盆去踏青赏花,不仅麻烦还有失格调。于是苏州的文人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们请了一个卖馄饨的跟随他们一同春游。挑担子卖的馄饨,一般都是用炊具现煮现卖的。这样带着酒菜、炊具去赏花,既解决了生活难题,又别有一番野炊之趣味,实在很像文青们想出的妙招。玩得酣畅淋漓,不亦乐乎。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