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华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时,记者的感觉是网上的一句流行语“不明觉厉”。其实,这句古训出自《后汉书》,是李克强总理亲自加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意思是“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十分契合总理今年“简政放权”工作的主题,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是“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上下同欲者胜”“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等古语,也有“新经济”“分享经济”“工匠精神”“僵尸企业”“人地钱挂钩”“容错纠错机制”“海外仓”“光网城市”等一批新词语。“工匠精神”,就成了今年两会的热门词语,被看成是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相连的一种追求高品质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弘扬的一种精神。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有一些新词成为“流行”词语,这正成为近几年两会的新常态。比如去年的两会上,就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诞生了“有权也不可任性”“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批新词语;前年的两会上,出现了“舌尖上的安全”“全民阅读”“阳光财政”“权力清单”等新词,至今仍在社会广为流行。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