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全国政协委员潘晓燕建议实施“工匠计划” 推动精致生产

2016-03-10 09:08: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何  可

   一边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边是中高端供给不足;一边是国货库存积压,一边是国人在全球扫货;一边是趋同化的中低端产品制造及其脆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边是“工匠精神”的退化和中华文化经典的“失传”;一边是无业可就,一边是高技能工人无处寻觅……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晓燕的发言,是从这么一大串“矛盾”中开始的,而她发言的矛头,则直指中国迫切需要的“工匠精神”。

   在潘晓燕看来,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城镇化建设,以及中国经济升级和全面小康如期实现,都迫切需要实施“工匠计划”,建设“工匠式”产业工人队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精致生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而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谓工匠,即具备高超创新创造创意能力的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敬业精业兴业精神;是恪守本分、忠实奉献、兢兢业业、善做善成的职业态度;是诚信为本、笃守职责、不辱信誉、质量第一的职业操守。

   “铁匠、木匠、花匠、泥瓦匠、教书匠、文坛巨匠……是古今人们对各领域工匠的称谓;独具匠心、匠心独运……是人们对工匠技艺的推崇;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茅以升……他们因贡献卓越而被誉为大国工匠……”潘晓燕认为,中华民族因工匠而繁荣强大,中华文明因工匠而登峰造极、历久绵长。

   潘晓燕说,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低素质劳动力大军粗糙生产维系的低效能经济所导致的脆弱国际竞争力是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因而,实施“工匠计划”,加快建设中国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是化解这些矛盾的“牛鼻子”策略之一。

   潘晓燕表示,实施“工匠计划”,是中国经济走向中高端的战略需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必须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整合各种资源,配套相关政策,整体统筹布局,凝心聚力推动实施。《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