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升级 助推现代农业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 张智磊 本报记者 孙中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要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因此替代劳动的技术愈加重要,农机效率自然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
如何运用更高效的农业装备,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全国两会之际,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今年全国两会,赵剡水提交了不少和农机行业发展相关的建议。他建议强化农机购机补贴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匹配,加大对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的补贴力度,加快提升国内农机制造企业高端农机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大对农用机械新能源应用的政策补贴及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国内制造企业设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在排放标准升级方面,赵剡水建议,严格执行农业机械国Ⅲ柴油机切换的时间节点,加强对农用机械排放的监管,加大对国Ⅲ切换期间生产企业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后续监管的惩罚力度;同时,引入农用机械强制报废政策,根据产品功率、技术含量、尾气排放等制定相应的强制报废年限,并可通过建立专项补贴制度来鼓励用户主动更新农机。
“中国一拖近年来积极掌握高端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技术,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东方红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实现了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同步,并已经在国内市场实现大批量销售,初步赢得了市场检验。”赵剡水说。
据赵剡水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一拖将继续以全球视野布局资源,加快向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这一目标迈进。具体到产品制造上,中国一拖将以机械装备为载体,融合电子、信息、生物、环境、材料、现代制造等技术,实现“安全多能、自动高效、精准智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支撑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需要。
为加快智能农机大数据应用,有效推动智能农业发展,赵剡水建议制定智能农机大数据应用专项规划,建立数据标准、制定配套政策,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农机作业信息、农业地理信息等应用功能,统一到一个信息化平台实施管理,实现对农业大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应用。
为引导和鼓励农机科技创新组织开展智能农机大数据应用,赵剡水建议,对开展农机装备智能化控制、智能化农机电、液控制执行等应用研究的企业或单位,给予专项财政资金支持。
赵剡水分析说,“目前,我国正在从世界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强国转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工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一拖近年来正在通过一系列努力持续寻求突破。例如,在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中国一拖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掌握了一大批技术密集型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包括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等。中国一拖还通过全力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大幅降低产品研制周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中国一拖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机遇,积极用全球视野谋划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面向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过去5年来,中国一拖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不少成效。“我们在无级变速技术研究方面也获得突破。去年年底,重型拖拉机CVT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研制项目已经全面通过科技部验收,这意味着我们在拖拉机主导产品的结构调整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赵剡水说,“现在产品技术和品质升级已经是企业的必选动作。未来要在市场上取得主动权,还必须实施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赵剡水表示,在“十三五”新时期,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我们将通过延伸产业链,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为实现这种转变,将积极开展融资租赁、农艺决策咨询、在线定制等服务。同时,结合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业务协同等方式,组合并撬动业内相关的资源和能力,着力打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平台商业模式,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用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未来,中国一拖将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用更高效的农业机械成套解决方案,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