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呼吁
拥抱能源革命 保护青山绿水
□ 本报记者 郑建玲
“2015年年底,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巴黎协定》,获得了近200个缔约方的一致通过,这标志着一场以人类呼唤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以环保和可再生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革命,已正式启幕。快速崛起的中国应该担当起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重任,拥抱能源革命,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应对,积极履行作为参与《巴黎协定》的一个负责任全球大国应有的责任,这也是树立大国道德水平和良好形象的最佳切入点。”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刘汉元认为,能源革命既是国际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和选择。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大量排放的废气和粉尘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全国性的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超过70%左右的城市已无法达到基本的空气质量标准,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危害。如不尽早实现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调整,只会面临更大的能源需求压力、更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这不仅会阻碍国家发展进步,甚至还会危及国家安全。
刘汉元分析指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背景下,我国只有把新能源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不断释放其动力,才能够化解能源危机,还可使能源产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据统计,每年我国陆地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约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15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43亿吨标准煤的558倍之多。我们仅利用光伏资源十分丰富的西部国土1%~2%的天空,即可发出我国今天一次能源的消耗总量。此外,我国还具备超过14亿千瓦电力装机总量的全世界最大的电力网络。在此基础上,若叠加白天光伏发电,足以支撑未来整个中国10年甚至20年总的电力能源消耗。”刘汉元用一组翔实的数字,诠释了我国应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为核心的新能源的条件和重要性。
他还补充说,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约14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4300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当年光伏装机和累积光伏装机最高的国家。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国光伏装机的投资及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并且有望在5年时间内实现用户侧平价,还将很快实现发电侧平价。
“无论从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环境安全保障、地区经济发展,还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出发,我国都应在新能源开发和使用上大胆革新,从简化光伏发电补贴资金征收和拨付程序、建立行政审批统一联动机制、加快建设中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从而使太阳能这种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真正惠及社会,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愈加沉重的资源压力,使之成为拉动内需、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并且以此和世界人民一起迎接人类发展新征程。”刘汉元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地说。《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