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胡立彪:靠什么让外流的消费力回来

2016-01-29 09:57: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这也是中国出境游人数连续第3年居世界第一。另据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GFK对旅游市场的最新研究,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累计消费达2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

   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相比,其他国家公民入境旅游规模略大一些,达到1.25亿人次,但后者的旅游消费却远远少于前者。尽管2015年入境旅游消费情况目前尚没有官方数据,不过,2014年的数据或可作为参考:这一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为5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3亿元),而出境旅游消费则达16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万亿元)。两者相差近3倍。

   这种极为悬殊的旅游贸易逆差是怎样产生的呢?专家通过对典型出境目的地的抽样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推算出中国游客出境旅游购物消费占比接近6成。这种购物消费已经从买奢侈品为主,逐渐转向日用百货类,银联卡在百货公司和超市等场所的消费增长明显,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人均消费额居全球前列。反观入境游,虽然总体人次比出境多,但外国人主要都是看景而不是消费。为什么不消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包括旅游商品在内的消费品档次低且同质化,加之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这都会降低国外游客的消费意愿,导致入境游的人均花费较少,加剧了旅游逆差。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国内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日本驻重庆总领事星山隆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到购物感受时说,去商场买东西,如果在日本,可以直接买了就走,但在重庆,老板竟然会主动来操作一遍,以证实产品没有问题。之所以在日本能够“直接买了就走”,星山隆认为,“日本商品可能质量稍好一些,故障发生率低一些”。除了不用担心产品质量问题,在日本购物也不用为相关服务费心,那里的商家都非常注重诚信,退换货很容易,不用担心“走”了之后再“回来”的麻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事例很多,反映了我国消费环境并不理想,威慑商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这当然会影响消费者的热情,成为拉动消费的羁绊。

   当国外旅游市场瞄上中国游客的钱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供给升级的时候,国内市场却没能跟上节奏,不仅消费品质量水平难以满足需求,旅游市场还陷入景区涨价、宰客等负面泥潭里出不来,形成的“挤出效应”,无疑是把国内游客往境外推,而境外旅客也难以对到中国旅游消费产生更大的兴趣。

   “挤出效应”,说白了这是国内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用时下比较火的一个经济学术语表述,这是供给侧出了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外流的消费力回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从国内市场自身找原因,从改善供给入手。

   供给侧发力,主要是改善供给结构。而下大力气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就成为必然之举和当务之急。这就要以标准提升为引领,加快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并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当然,改善消费环境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一点也不能放松。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有了更高品质的产品、更好的消费环境、更佳的消费体验,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才能由低端走向高端,消费力外流的趋势才能得以扭转。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