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新能源车春风满面迎新年

2016-01-04 09:22:55 中国质量新闻网

稳住发展势头 转向品质提升

新能源车春风满面迎新年

    日前,在合(肥)徐(州)高速安徽省定远县九梓服务区,工作人员正在为电动汽车充电。 宋卫星摄

    □ 本报记者 王 辉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增长出现疲软,而新能源汽车却独善其身市场一片大好。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总产量达到2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4.4倍,全年产量有望超过35万辆。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升至世界第一,已经没有悬念。对于2016年,更是无啥悬念可言,因为春天已经在招手了。不信,就听听专家的分析吧:

    2015——爆发式增长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也用“产业高速增长年”来定义201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先后经历“十城千辆”、“私人购车领域补贴试点”等政策推动,销量逐年递增。2014年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进家庭的元年,欧阳明高认为,2015年无论是市场、技术、政策都是高速增长的一年。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态再贴切不过。

   市场进一步打开,尤其是私人乘用车市场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仅以北京市场为例,到2015年年底私人拥有的新能源汽车将达到近两万辆,总的推广量是在3万辆,到2015年年底会到4万,这说明市场化是在良性发展。技术方面,如今电池的最高比能量达到140瓦时/公斤、电动公交车寿命大幅提高而运营成本降低。与此同时,在政策上,2015年发布了包括新建电动汽车准入资质放开、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政策、公交市场的油补变电补以及电动汽车在购买、使用中的一些非补贴性政策。如果说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进家庭的元年,那么2015年则是产业高速增长年。

   当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欧阳明高认为,首先在政策上,目前新能源市场在初创期,更多的是依靠政策主导,但政策主导是不可持续的,需要从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2015年发布的一些政策,比如充电开放,造车开放等,其实都是为向市场主导转型奠定的政策基础。”另外,虽然当前纯电动整车发展迅速,但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出现了滞后,技术、政策与市场不能良性互动,还存在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

    2016——更重品质提升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2016年的发展,众多专家保持着极其乐观的态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预计销量50万辆。但许艳华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到2015年,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在制度上优化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发展水平,“要优先保证质,而后才是量。如果不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是走不远的。”对于质量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近日召开的“城市公交新能源政策解读与趋势研讨会”上也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由市场导入期转向成长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相应的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仅要稳占国内市场头把交椅,还要走出国门。“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际就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从快速提升数量转向技术质量型发展。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到达7.48万辆,年增324%,2015年预计超过35万辆。面对7.48万辆与35万辆,欧阳明高表达了对2016年电动汽车的期许,2016年并不看重销量,希望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技术品质的提升年,不需要再来4倍增长,稳住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同时实现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会越发的明显。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对补贴的依赖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合理化调整。乘用车相对来说正常,商用车方面,尤其是6~8米客车的补贴合理性有待完善。2014年之前推广的基本都是10~12米车型,2015年6~8米车型的总量接近80%,受补贴政策影响过大。第二,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锂电池供不应求,只要有电池都能卖出去,产品质量在下降,事故发生概率在增加。尤其是12米大客车,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危险的局面。第三,国际竞争激烈。目前国外的新能源产品、技术等都在进入中国,所以国内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与此同时,要看到下一步发展的机遇,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的革命。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