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祝何
正用心翻书时,不觉间已被一侧的摄像抓拍。转过身来,微信扫描二维码时,又被身后的摄像机“偷拍”。
这还不算完,摄像机“骚扰”完,一位长相可爱的90后姑娘近身套话:“你是外国记者吗?”我摇摇头,心想啥眼神啊,自己长得没一点“洋相”。姑娘略带失望地转身欲走,突然又扭过头来,眼睛边泛光边问:“跑几次会了?”答曰:“第一次。”不由分说,姑娘高兴地拉着我往摄像机前凑。
这个场景发生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趁着两会采访尚未正式开始,我前去“探营”,却被盯在旁边采访的央视记者逮了个正着。身为记者,采访未行,先“被采访”了一把。
采访话题是,身为跑两会的“菜鸟”,说说对于新闻中心服务的感受。我脑筋一转,这不正是平时常采的服务质量话题吗?简单说了参观新闻中心的感受,最后的结论是:服务不仅令人满意,还令人感动。因为有免费的网可以上、免费的书可自由取、免费的采访间随便进。当然,感受因人而异,如有雷同,绝不是抄来的。《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