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春天到来,开启一年的希望;两会召开,构筑一年的梦想。
2015年,民众都有哪些期待呢?调查显示,大到经国济世、重拳反腐,小到治理环境、改善民生,民众的期待涉及方方面面,但基本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增强获得感。
“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总书记讲:“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执政为民,改革也是为了人民。只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改革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改革得到人民更广泛的认同、拥护和支持。因此,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道出了百姓心声,温暖人心。
显然,以百姓心声为关注点,重视民众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大潮的鲜明导向。而两会作为体现民意的窗口和民众参政议政的平台,增强获得感必将作为一个主要诉求集中体现出来。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何推进深水区改革,怎样检验改革成效?就是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作为改革的落脚点,用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的试金石。获得感就像一把标尺,既衡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衡量着政府的作为,也衡量着改革举措的成效。民众的获得感提升了、充实了,全社会就会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自信心,改革的推动力就会得到凝聚加强,改革的成果也将进一步巩固扩大。
以民众获得感为改革试金石,这就要求改革必须来真的、来实的,让百姓看到可触可感的实效。所以,要通过两会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
重点是什么,要害在哪里?就是要消除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比如收入分配、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以问题倒逼改革,问题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针对这些问题的改革方案要具体可行,而且要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实惠,有机会分享改革所带来的成果。要让民众真正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胜利者,而不是旁观者和牺牲者。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不仅能够汇集改革民意,也会呈示民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我们希望,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改革的提案议案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相信今天的获得是可持续的,相信明天的获得会更多。《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