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转变,得“有两把刷子”

2014-08-26 10:56:1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刊特约撰稿人 王新业

  2013年11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题为《中国制造》的一篇文章,让中国“创客”成为焦点。“创客”在国内还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但凭借蓬勃生命力和强劲发展势头,创客正在悄然影响着传统制造业,在部分地区引起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创客”是指利用开源硬件和互联网将各种创意变为实际产品的人,他们将制造业搬到了自己桌面上,电子服装、智能手表、四轴飞行器、多功能游戏手柄、导电墨水、食物烹饪器……用户能想象到的产品都有可能在他们手中实现。

  创客的空间由“车库”衍变而来,他们在这种带有加工车间和工作室功能的软硬件开放实验室里将创意变成产品原型,即实现从0到1。这些产品原型大致分为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物联网产品和创意工艺品等几类。在创客空间完成的产品原型可直接委托产品孵化平台进行设计优化和小批量生产;小批量产品的客户一部分来源于创客在众筹平台上培养的忠实粉丝,另一部分依靠互联网推广和线下体验吸引的消费者,还有对产品感兴趣的大企业客户。在用户体验和互联网推动下,优秀的创客项目继而在资本市场上充分融资,获得商业成功,创客产品成为热门的个性化定制商品;也有小部分创客产品经过市场检验获得大众需求的认可,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大众商品。

  无论哪种形式,“这将彻底改变中国形象。”这个焦点完成了从创意向创业的转化过程,是对中国创造力价值的重新认识,并促使融入东方文化的“中国创造”开启新篇章。即在“Madein china”之后,“Made for China”将成为世界潮流。随之而来的,将是全世界都在想,怎么赚中国人的钱。

  政府,搭台也搭戏

  一个时代的进步,一项技术的革新,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的。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关怀和厚望。而早在2006年1月,中央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就作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泰国时积极“推介”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同年11月,在中东欧国家访问时,李克强总理也专门提到中国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铁工程建设水平高、设备性能好,总运营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完全有把握高质量承接中东欧各种交通基建项目。而通过“高铁外交”,“中国制造”高调亮相海外,国际市场也掀起了“中国高铁热”。

  2013年底,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还联同央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开展了2013年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并发布了2013年中国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榜单。中国航天科工、格力电器、波司登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出现在发布名单前列。与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品牌价值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建立品牌评价体系,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对于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有非常大的帮助。

  事实上,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而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传统产业都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比如英利集团已开始“由外转内”,光伏组件国内销售量今年将增加到90%。产能的大幅提高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将使英利集团的光伏发电成本在今年降到每度电1元钱。“这样,太阳能发电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而是老百姓用得起的低碳绿色新能源。”英利掌门人苗连生说。

  “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英利看来,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更加重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之间,更加重视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家创新之间,更加重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研发新技术,宁可推掉订单。平均每3天1项创新成果,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在英利,人人想创新,敢创新,平均每3天就有1项创新成果,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生产的产品量多质优,非硅成本下降到0.8美元/瓦,为全球行业最低。

  创新提升质量,质量保证品牌。这也让英利集团连续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官方赞助商。正如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所言:“英利是第一家来自中国的赞助商,中国是世界上飞跃发展的经济实体之一,英利致力于外向型扩展,品质和资质是我们看重的。”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相互独立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业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不再是传统的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间正在越来越多地互动,两者正变得越来越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关系。

  如何让烤箱更好地适合中国家庭的烹饪习惯,成为近年来摆在格兰仕面前的一道产品技术创新的新命题。

  面对中西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格兰仕从最熟悉的微波炉入手,构筑从微波炉到微波食品、食品器皿的大微波产业链,在西方的快餐文化与东方的烹饪美食间探索出一条融合之道,最终让微波炉这个曾经的“舶来品”,成为中国家庭厨房不可或缺的烹饪工具。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数千年来形成的烹饪习惯,最大特点就是“油煎火烤”产生大量的油烟,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传统的横式烤箱,虽然解决了油烟问题,却因为产品设计结构局限,烤制空间小、无法翻转,甚至各种食物混在一体,容易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电烤箱制造商,早在2009年格兰仕就稳居全球第一,其有责任也有实力在中国市场完成对电烤箱的重新定义。

  随着第一款中国概念电烤箱立式电烤箱的问世,格兰仕独家首创的“立式健康烤、顶部BBQ、旋转吊烧烤”三大功能,实现了对中国家庭烹饪习惯最本位需求的满足。通过“顶部BBQ”和“立体健康烤”功能,可以将面包、饼干、鸡蛋等素食,与鸡翅、鱼虾、牛排等荤食进行区分。独有的立式“旋转吊烧烤”功能,则完全可以在家里做烤鸡、烤鸭。通过立体旋转功能将油腻不留在食物身上,而是滴入油盘,一举多得。同时,为了解决烤箱“由横变立”结构性变革带来一系列变化,格兰仕还专门配置了独有上盖组件、塔形烤鸡罩、塔形烤架、肉串叉、取鸡钩、转盘等配件,满足“百变”的全能烧烤需求。

  得益于政府多年的鼓励和支持,格兰仕专注于品质制造,却没有止步于制造,而是从制造走出了一条面向创造的中国式变革道路。其核心就是专注于产品和用户需求,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入文化色彩,这样就形成了与外资企业单纯的技术创新路线截然不同的路径,并构筑起了一条企业发展的产品体验护城河。

  企业,动手也动脑

  近来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得投资回流、需求减弱、高端化竞争加大。而全球危机导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又使得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型贸易壁垒盛行。最大的挑战仍在于中国企业自身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即转变什么,转变多少,转向何处?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的企业凤凰折翼,有的企业却浴火重生。

  因为,创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依托多年积累,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创造的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即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关键在于企业是不是开动脑筋去行动。

  2006年以前,巴西Vivo原是全球第三大CDMA运营商。随后,Vivo的CDMA网络受到了GSM网络的冲击,用户不断减少。最终Vivo选择华为和爱立信作为GSM/UMTS网络承建商。而华为也不负众望,在网络交付后,Vivo一个月就发展了30万用户。

  Vivo首席技术官哈维尔·罗德里格斯·加西亚说:“你们创造了巴西的历史,用最短时间完成移动网络交付。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项GSM工程,其他公司都没有勇气接受这一挑战,但你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并成功做到了。”现在Vivo是巴西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华为也是Vivo最大的供应商。

  一直以“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为座右铭的格力,则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立足之本。致力于空调技术创新,不断实现着创造的新突破。

  2013年格力发明了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这种空调可以将光伏电直接转换为空调运转所需的电能,简单地说,这种技术能够将原来的压缩机变成一个发电机,而空调发出来的电,还可以进入城市电网去收费。按照掌舵人董明珠的推算,这种空调大概4年就可以通过节省电费收回成本,而空调的使用寿命是25年。

  在家电行业,这可谓是一项技术的革命,因为即使是光伏发电厂,都需要通过许多变电环节才能实现电能的转换使用。但苛刻的董明珠认为,这仅仅是一项技术升级,格力的技术创新,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她说,“既然德国能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那我们能不能来一次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提高到第五次工业革命这样的高度来要求自己,这样企业肯定有竞争力。”正是这种对技术创新的坚定,格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地:赫兹技术、双级压缩机、变频直流离心机……

  提升“中国制造”还须“服务”给力,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值的19.9%,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从制造业水平来看,中国还需要加大力度改造升级。一批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呼吁,要破解发展困局,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服务将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华为还是格力,过硬的质量、优质的企业服务,如产品寿命长,售后保障制度完善等为华为赢得了口碑,中国已经从“复制”其他国家的产品,走向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是的,曾经在外国人的眼中,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带来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带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但今天,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发生改变。我们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更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写到,真正的创新并非源于少数精英和自上而下的推动,而是一个基于大众的、草根的、以人为本的、自下而上的全民创造进程。多数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新发明,而是商业模式和制度的创新,它由千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权利自由地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兴盛。也正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的精髓所在。 《中国品牌》2014年8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