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考察巴山工务车间事迹的感悟

2014-06-18 14:15: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企业与员工价值理念转化过程的探讨

  ——考察巴山工务车间事迹的感悟

  马谋超  马宇宏

  现代社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突显。文化软实力涉及诸多要素,其中,价值观(念)是一个具有动力特性的核心要素。有鉴于此,在文化力的打造中,它占有特殊位置。然而,企业的价值观有效地转化为员工的价值取向,一直是现实中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时至今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式”大于“实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许多的企业价值理念仍停留在口号中、手册里。本文试图以巴山工务车间事迹做个案,对价值理念的转化过程做些探讨。

  价值观概述

  “价值”一词通常被视为与意义、作用、用途同义。在工程中,类似于“性价比”,不过,价值测量的是“有益度”。相应地,价值观念在心理学中被理解为长期偏好的行为方式和信念。决定行为方式的价值观称为操作性价值观;而决定行为目的的则称为目的性价值观。依据这两类价值观,M·洛基奇编制了一份量表(RoKeachValueSurvery,RVS)用作测试价值观工具(略)①。价值观作为遵循的标准,它指引着人们选择什么,应该怎样做或持有什么态度。个体的价值观是一个价值信念系统,内由总价值、专业价值和对象特性评估三种信念成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中的总价值是指有关理想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持久性信念,为数不多,却在广泛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支配着行为。如“振兴中华”;专业价值是指经济的、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和其他方面的信念。如“顾客就是上帝”;这类信念比起总价值信念,数量更多。对象特性评估信念却是大量的,如“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文化——价值理念的转化过程

  在《西安铁路局弘扬巴山精神理论成果集》的前言中写道:“巴山工务车间干部职工始终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为己任,安心山区,科学养路……创造了连续36年无任何安全事故的业绩。②”在这里,“兴路强国”表征的是该企业的目的性价值观;“安全优质”则属于操作性价值观的范畴。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手段-目的”式逻辑关系。同时,其中也融入了“爱国”、“敬业”、“富强”这些当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一高度浓缩化了的企业价值理念,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铁路服务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巴山工务车间的干部职工来说,终究还属于外部的环境刺激(stimuli—心理学语)。由外到内,它是如何转化成自身责任的呢?
  企业价值理念与职工价值取向之间的转化或内化,依据社会适应理论观点,是藉由互补的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其一是有机体(个体)不断将外部刺激信息吸纳到现有的心理结构或心理模式中去,即“同化”过程,起着对原有的心理结构强化或加强作用;其二是现有的心理结构不断适应与之不一致的新外部信息,即“适应”过程,致使原有的心理模式发生变化。内化正是“同化”和“适应”两个过程的结果。下面将从两位员工的行为表现,解读其企业价值理念的内化。

  一位青年原来曾被形容为到处惹事的“野马”。到巴山后,思想波动大,工作消极。后来,经过他人的长期帮助、教育,以及自身的磨砺,成了一名勤奋好学、拼命工作的新长征突击手。从他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到巴山后的思想波动和工作消极明显反映出他原有的价值取向同企业的价值理念不一致。后来,经过他人的帮助教育,意味着顺应了与之不一致的新价值信息,致使其原有的价值观(心理模式)发生变化。长期不断的顺应过程,其结果导致内化成功,并由此引发相应的心理反应,诸如:新的信念、心理追求、态度、责任心等,进而推动了他的勤奋好学、拼命工作。

  另一位员工经历了从工区出走,下海经商,一年多后又回到了工区,并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他                        颇有感触的表白道:“虽然在外能多挣钱,但精神很空虚;在巴山上班。虽然辛苦,但有人关心,活着有价值。”在该表白中,“挣钱”与“有人关心”都同为正面价值要素。前者曾经是他从巴山工区出走的真实动机,但是,随后经商的体验让他做出了改变。“有人关心”成了他新的价值取向,致使一年多后重新回到巴山上班了。这里,显然“有人关心”比“挣钱”更有价值;而“精神很空虚”却比“辛苦”的体验更负面。

  意志品质的磨砺与“强化”——“巴山人”奋斗精神的习得

  山险涧深,荒凉闭塞。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无论是维修线路,还是创建家园,无不是高度的意志行为。几十年的磨砺,奋斗已经成为“巴山人”的精神品质。那么,磨砺又是如何铸就奋斗品质的呢?
  巴甫洛夫(Павлов)对狗的实验创建了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B. F.Skinner)对鼠和鸽子的实验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他们都发现“强化”(提高反应强度的手段)对习得的关键作用③。如果将磨砺视为反复地从实践中学习,奋斗品质便是这样习得的结果。必须指出,人与动物的强化手段有着很大差异。动物依赖于具体强化物(如食物——“正强化”),而人,除此之外,大量的是以语言、文字和影像为载体的表彰、奖励、奖金和荣誉等作为强化物。管理与社会心理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实践过程还存在着称为内附的强化④,如问题解决,创造发明,乃至学生的解题本身以及熟悉的音乐、异性的形象等等。一句话:凡是能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都能起到强化作用。

  以自建家园的活动为例,“巴山人”自己动手砌水池、架水管,引山泉解决了饮水问题;买设备、办磨坊解决了吃粮难问题;开荒山、种蔬菜、养鱼鸭,解决了吃菜难问题;移石运土、开山凿路,在乱石坡上修建环山水泥台阶路,解决了出行难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让“巴山人”体验到了创业的幸福。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一次次实践解决问题,意味着一次次的得到强化。于是,巴山人这支队伍也就变得越来越能吃苦、能战斗,创下36年无安全事故的傲人成绩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指望高意志、高素质与生俱来,事业一蹴而就,那是幻想。

  变革中的奉献观念

  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导致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的变化。具体地说,以往是由国家计划对劳动者承担全部义务,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分配,比如福利分房。而如今,权利和义务是市场化调节,一切资源由市场决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住房也只能靠自己赚钱买了。这就是当下的现实!

  长久以来,我国倡导“奉献精神”,依据科学的心理观,奉献观念作为心理的一部分也必定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项目组,在一家国家级大型企业,对职工们的价值理念做个调研,结果发现,对于“国强、厂兴、我光荣”和“国强、厂兴、我富有”的认可度相距甚远。对前者的认可率不到三成,而后者的认可率则高达七成以上。如图2所示。

  在现实中,铁路运输已经走向市场化。各运输企业之间已经存在市场竞争问题,且无法规避,只有增强竞争力才能保障自己部门的经济利益。一言以蔽之,无私奉献是以国家承担劳动者全部义务为依托;而甘于奉献则是建立在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或家庭)三者利益兼顾基础上的。

  人文关怀——打造凝聚力

  前面提及的从下海经商回归巴山上班那位员工的表白,揭示出“关心能留人”这一“人本”观念。“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从底层到高层有多个层次,形如金字塔。该理论指出: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高层的心理需求就会突显出来。在工作中,任何一个层次需要的满足,都要求有相应的举措来实现。“巴山人”从主动把员工们的受潮被褥放到暖气管上烘干,到给全身湿透的员工端上一碗热姜汤,驱寒送暖,再到干部下到偏远站区捎带职工日常用品,说是一点意思,却自觉地变成干部们下站区的不成文的规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一篇日记写的:“干部职工如同兄弟姐妹,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想员工所想,做职工所盼。大龄员工想要个家,两地分居的职工盼望团聚的机会。这些都装在干部们的心里,落实在“暖心”行动中。于是,有了“搭鹊桥”撮合成新家和组织主动出面联系异地职工家庭探亲。

  广开趣源,丰富生活。成立文学创作、书法、摄影、体育、音乐、根雕、编织等趣味组;开设网吧和电子书屋;举办“巴山运动会”。一办就是31年,吸引了当地政府、学校和武警部队参与。

  民主管理,信息公开。鼓励员工敞开心扉指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吸纳他们合理化建议;建立一帮一对子,以心换心,疏导、化解他们的心结。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如:奖金、住房、困难补助、伙食账目等全部“阳光化”。

  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巴山”做出突出贡献者,无论地位高低,一律适时提拔;还开办荣誉室让奉献者受到尊重;修建烈士陵园,让每位筑路烈士永受人们的敬仰。给新来的年青学者搭建起科技平台,挖掘潜能展示自我,助力个人实现梦想。

  上述举措令整个团队充满了友善、民主、诚信、受尊重、和谐的人文关怀,深深地吸引着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激发出强大的凝聚力。

  小结

  以巴山工务车间的事迹和经验为素材,概述了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转化过程,如图3所示。价值理念的转化过程分为三部分:外部刺激、内化过程和外显行为。内化藉助同化与顺应过程将外部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个体的信念、追求、态度、责任心,继而形成动机、行为意向;最后导致外化的行为和获得结果。而结果本身又强化了相应的心理素质品质,增长了知识,发挥了才能。在这里,“反馈”意味着进一步“强化”。如此,循环往复也就练就了称为企业精神的各种心理品质,返回来促进和支撑任务的实现。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完成企业的价值理念必须是依赖团队的行为。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中,人们会感受到安全、归属、友爱、尊重和自我潜能的发挥。这样的团队必然会激发凝聚力。“甘于奉献”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参考文献:

  马谋超、高云鹏:《消费与广告心理学》(2001)P.153~155  中国商业出版社;来自David L.Loudonand Albart J.Dell Bitta:Consumer behavior:Concepts andApplicationgs,1993.New York:Megraw_Hill,Inc.

  西安铁路局:巴山魂·巴铁人——弘扬巴山精神理论成果集(内部资料)

  赫葆源、张厚灿、陈舒永:《实验心理学》(1982)P.644~1068,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联仓、凌文辁:《组织管理心理学》(1988)P.55~57,科学出版社

  马谋超:“转轨中的中国企业识别系统(CIS)营销战略特点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4~1996)

  作者一:马谋超

  中国经济心理学奠基人、品牌建设科学化理论创始人、著名品牌系统学家、中国企业识别系统(CIS)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人、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中国广告界学术泰斗
  马谋超福建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和数十项针对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其中,“广告作品评价系统的研制——ESAC系统”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还用获奖成果帮助军事院校完成两项重点课题并获得全军科技二等奖。曾为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公司、中国民生银行太原分行、中国洛玻集团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西安铁路局、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蒙牛乳业集团、大庆油田电力集团、胜利油田、陕西陕煤韩城矿业公司、中铁股份、洋河股份、河南中烟、科龙集团、方太集团、杨汽集团、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特大型、知名品牌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项目主持工作。49岁晋升为研究员,是1987年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并于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2004年中国广告界首次举办的“中国广告业年度人物”评选中,获得“中国广告业年度十大广告学人”称号。在国内外发表过百余篇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出版过《品牌科学化研究》、《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心理学中的模糊集分析》、《广告作品评价系统的心理学研究》等十余本经济领域专著。其中,两本长期被指定为中央电大广告专业和北京市成人自学考试教材。还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条目和《实验心理学》的撰写。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企业报》、《科学时报》、《中国信息报》、《现代广告》和《中国名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赛迪网等国家级和行业媒体上发表过大量有关经济心理和品牌科学化的文章。主要兼任的社会职务: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首席专家、中国广告主协会特聘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咨询专业委员会专家、中企联广告主工委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慈善总会顾问兼策划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教宣传顾问、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厦门大学兼职教授等。如今马教授多地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科学发展,并将数十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指导企业健康发展。

  业界点评

  马谋超教授专攻经济心理学和品牌科学化研究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创新,开拓性的将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研究与品牌打造结合在一起,独创性的创立了品牌科学化体系。探索出市场经济环境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营销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品牌科学化建设的路子。为品牌这一经济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荣誉

  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科技进步奖、被山东省授予科技进步奖、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聘为宣传顾问

  1997年被美国密歇根大学特聘为导师、被纽约科学院聘为研究员

  2000年被中华慈善总会聘为策划主任委员

  2001年被北京广播学院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被厦门大学聘为教授

  2003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聘为评定委员、被江西航天科技学院聘为首席教授

  2004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广告业年度人物、被中国广告俱乐部推举为名誉主席

  2006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专业委员会聘为首席专家至今。

  作者二:马宇宏

  科学策划体系创始人、品牌科学运作创导者、资深策划人
  马宇宏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国家第一期广告从业资格获得者。拥有20年品牌策划经验。在科学策划理论指引下,经过多领域、高层次、长时期地策划实践,培养出系统扎实的策划方法,并形成体系。先后为日本本田汽车、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网华人频道、北京燕莎集团、华洋装备、福马食品集团、劲霸男装、皇明集团、克代尔集团、豪美帝家家具集团、水立方纸业、汇福粮油集团、八达集团、恒利集团、华泰证券、维桑集团、龙达飞服饰、君和集团、成都亚非牙科集团、人祖山旅游、广西恭城、大中生物、华人一手压揉法、国家民委文宣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沪东造船厂、上海九0二厂等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提供过策划服务。《中国品牌》2014年6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