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协同发展要打破同“圈”异梦

2014-04-24 16:40:0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有人说,京津冀三地关系中,北京和天津被誉为“蛋黄”,而河北则为“蛋清”。一直以来,河北省试图突破“双黄蛋”的印象,与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蛋糕”。但现实很骨感,河北多年来只能扮演着京津米袋子、菜篮子的角色,希望分一杯羹而难如愿。更可悲的是,由于京津虹吸效应太强,河北一直处于“近水楼台难得月、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中。

  与过去的规划相比,此次规划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首先由国家领导人直接推动,并且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地位。其次,这次特别强调“顶层设计”与“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很有必要。但如何打破?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只愿独享好处,各自打着小算盘,缺乏开放心态,不愿意分享贡献,就不可能实现共赢。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马太效应,所谓的京津冀一体化就会变得虚幻化,空有其名。三地有竞争,其实更有合作:先进的应拉落后的一把,而不是把包袱甩给后者。要看到,河北为京津的发展做出了扮演京津米袋子、菜篮子角色的极大牺牲,应该得到补偿;河北向京津投怀送抱,京津不能冷眼旁观,欲迎还拒。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还需要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刻板印象。当邻居富了,自己才能沾光;如果邻居一直穷下去,自己脸上也无颜。更重要的是,如果邻居长期贫困,发展不起来,自己的发展也难有持久力:假如河北一直贫困,京津的“菜篮子”、“米袋子”就没有了分量;假如河北一直污染,京津的空气能有多好?

  三地协同发展需要面对许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京津冀有着明显的同“圈”异梦。从几方面的态度来看,国家希望三地尽快实现融合打造强势经济增长极,北京希望借助河北地区舒缓压力,而河北地区则是希望借力“京城”,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建上的融合比经济文化都容易,也更符合各方利益。”河北某县县委书记曾表示。正是借助“直通京城”的广告,该县经济产量已在10年内翻了10倍不止。但除了基建融合,在涉及到诸如保定被初定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时,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均称“没听说”。

  在现实层面,北京更青睐基建合作,希望向河北地区疏散人口和交通压力;河北希望更多参与产业合作。比如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在两会期间就表示,为充分发挥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发展差距越大,越不容易形成合作,目前的情况需要顶层设计做出宏观性、全局性规划来破解这一难题。

  要想解决北京的城市病,只有靠加快河北、天津的城镇化,把产业和资源从北京主城区向外转移,人在新城有了就业,再配套相关的商业服务就相对简单,技术上并无困难,但短期内较难实现。尽管京津冀的融合加快是大势所趋,但这其中的博弈和磨合仍然考验着各方。  《中国品牌》2014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