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福建省质检院:转型发展的“加减法”

2014-04-23 14:37: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何晓敏

  自2012年以来,福建省质检院紧扣“两个转变”的发展主题,即由成本效益向品牌效益转变,由规模化向价值化转变,从而迈开了转型的步伐。

  “两个转变”契合科学发展主题,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现代企业运行模式,是福建省质检院在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战略转型,有助于重塑竞争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曾经走在全国省级质检机构发展前列的福建省质检院,再一次站到了前台。

  突出“四个更加”  凝聚转型共识

  2010年,福建省质检院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年度总体业绩突破亿元大关,发展态势喜人。面对成绩,福建省质检院的领导班子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们的目光放得更远、更宽:当规模扩大、投入增加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效益时,如何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福建省质检院适时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思路,即“四个更加”。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不受传统做法和既有条框束缚,不背思想包袱,主动求新求变,进而推动检验、科研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创新的外部条件是制度完善、保障有力、氛围浓厚,主要衡量标准是创新对发展的贡献率大小。

  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把握转型发展的辩证法,在于不让发展速度挤压强质量、优服务的空间,又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不唯增长速度,甚至适当放缓业务增长速度,使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优化。具体体现为业务结构更加合理、增长方式更加科学。

  更加注重品牌效益。品牌建设内涵丰富,对质检技术机构而言,可以概括为技术权威和社会公信力。从软硬件着手,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不唯成本,追求长期、长远效益。

  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核心为服务。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职能特点,主动对接企业、社会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的附加值、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推动质检技术机构在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发挥实际作用。

  减少“四个依赖”  绘就转型轨迹

  实现“两个转变”,善用“减法”,重在减少“四个依赖”。

  减少对政府指令性任务的依赖。《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科学、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术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据统计,我国现有24000多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除质检系统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外,外资、民营资本大举介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前有国企改革前车之鉴,后有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福建省质检院要转型,要长足发展,首先要减少对政府监督抽查等指令性任务的依赖:一方面高质高效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另一方面,委托业务常抓不懈,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抵御风险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减少对常规检测业务的依赖。在开展常规检测业务的同时,福建省质检院不断开拓深化新的检测及科研领域,谋划检验与科研并举的新格局:紧密跟踪前沿检测技术发展,从破解监管难题和行业潜规则的角度出发,在常规检测项目之外,注重风险因素筛查和检测,进而开发新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领域,力争走在检测产业链上游;延伸常规检测业务,突出培训、流程改造、方法建立、研发等技术服务,制定《技术服务协议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对协议签订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服务内容不落实或执行不到位的,给予相应处罚,切实将技术服务这一品牌做大做强,而不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在条件成熟的部门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科研项目承担等高层次技术活动的能力,同时重视成果转化工作,确保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检测能力、监管手段等现实生产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院发展的推动作用。

  减少对投资拉动的依赖。整体把握全院布局和结构,适当限制简单的人员扩充、设备增加等扩大再生产行为,防止新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在控制投入总量的基础上,调整投入布局和方向,相应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流程优化投入等的比例,靠效率而不是靠规模来增加全院总产值。

  减少对传统业务领域的依赖。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和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大力拓展节能、节水、节电、节油、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资质,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微生物转基因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检测科研能力,紧跟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始终与社会共发展、与时代同进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勇立发展潮头,做“百年老店”。

  妙施加法强质量、增效益,巧做减法降成本、少束缚。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福建质检院一次次自我扬弃,一次次自我升华,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奏响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华美乐章。

  《中国品牌》2014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