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依托中心优势谋发展服务海西建设谱新篇

2011-06-24 15:02: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依托中心优势谋发展服务海西建设谱新篇

    ——访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林洋

    本刊记者 刘文镇 特约记者 刘华贵

   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福建省化学工业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立,在推动福建省基础产业技术革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产业地方性标准制(修)订方面,硕果累累,为形成新兴支柱产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化学工业气体行业产品质量检测、研发的重要基地,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目标、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气体行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林洋认为,“中心的建立,使得福建化学工业气体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巩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

    发挥检测优势  带动技术革新

   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国家认监委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检测能力,已覆盖工业气体中的不燃气体、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混合气体、电子工业用气体、医用气体、石油产品气体、溶解乙炔等,产品检测能力覆盖率达89%,重要产品及关键项目的全项检验能力达100%,检测能力在国内同类机构处于领先水平。“工业气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随着钢铁、石化、化工、炼油、煤化工以及机械等行业对工业气体的需求剧增,气体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潜力巨大。”林洋解释说。中心充分发挥检测能力优势,派出技术专家,点对点帮助气体生产企业加强设备生产能力和工艺控制能力,加强对使用工业气体的电子、钢铁、化工行业原材料质量把关,从多方面服务基础产业,带动产业技术革新,解决技术难题。

    依托科研优势  推动结构调整

   “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及时跟踪国际行业发展动态,进行气体行业的科研开发,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制定先进的检测标准,引导行业开发高端产品,有力促进了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林洋继续向记者介绍,中心拥有Agilent、GowMac、DeltaF、Michell、AGC、Testo等大量国外先进检测设备,装备能力达到国内同类机构先进水平,同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知识全面、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检测队伍。中心一直把如何将科研能力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优势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科学分析,中心把工作重点定在石化、钢铁、煤化工和光电产业,推动工业气体行业向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液态化、管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强化标准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

   “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地方产业研发基地,积极推广产业标准化工作,组织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福建地方企业的实际情况反映到标准中,有力地维护了企业的切身利益。”林洋肯定道。中心先后参与国家标准《惰性气体中微量氢、氧、甲烷、一氧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行业标准《灯泡用氩气》、福建地方标准DB35/T944-2008《纯氢、高纯氢、超高纯氢中杂技含量的测定 氦放电离子化气相色谱法》、DB35/T843-2008《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锗烷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溶解乙炔中烃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等制(修)订,填补了气体检测方法的多项空白,为推动福建省标准化工作作出了贡献。

   国家气体质检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际运作,林洋局长分析到,福建省拥有深厚的化学气体研发基础,产业发展迅速对技术、标准需求巨大,有形成一个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本省化学工业气体专业领域的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制定与修订、宣传和贯彻实施,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必要。为此,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筹建了福建省化学工业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气体质检中心(福建)。同时工业气体中心为适应气体行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目前具有74项国内外产品标准和76项国内外方法标准的检测能力,检测能力国内领先。

   石化产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三大重点之一,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林洋自信地说:“相信在整合了全省工业气体行业生产、研发、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国家气体质检中心在推动工业气体行业的技术革新和良性发展,带动工业整体进步,服务海西地方经济发展上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国品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