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中国茶业界最热的事件当属白茶娶妃。“白茶娶妃”,即“白茶取啡”之谐音,亦即“白茶取代咖啡”之简称。据了解,2009年11月初,浙江安吉白茶行业领导品牌世外茗源以生态、绿色为后盾,不经意间抛出了一个观点:比之咖啡这样的饮料,不可否认,茶叶更加绿色、更加健康,相信越来越多渴望健康、渴望成功的人,会青睐茶叶,选择茶叶,甚至会出现茶叶战胜咖啡的局面。
换言之,办公族将有可能用安吉白茶取代咖啡。此观点一经抛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甚至有媒体称之为“安吉白茶与咖啡之间的燎原战火”,火药味骤然增加,渐渐演变为“白茶娶妃”事件。
2010年,白茶娶妃的热度不减,大有盖过2009年之势。
截至目前,“白茶娶妃”事件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成为中国茶叶品牌运作的典范和标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拍砖为快;有人呐喊助威,有人泼洒凉水;有人乘机亮剑,有人借势上位。
高屋建瓴:飞“信”直下三千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高度和速度就是品牌运作需要达到的境界之一。
通俗地说,做品牌,必须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地追求“与天同高”的高度。有了高度,品牌才能在瞬间积蓄强大势能,从而在随后的传播过程中,荡涤险阻,排除艰难,直达目标消费者的心中,让消费者一见倾心,在第一秒捕获消费者的芳心。
白茶娶妃事件,推广的不仅是安吉白茶和世外茗源,其在最初就高屋建瓴,跳出了安吉白茶行业,也跳出了茶叶行业,果断地牵起了咖啡之手,把目光放在了世界饮料产业的高度,所以,白茶娶妃事件从一开始就在这一制高点上,赢得了堪比“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势能优势。
而后,白茶娶妃在立足安吉白茶的同时,紧紧抓住中国茶叶的发展大势,为中国茶叶行业服务,这就使得中国茶叶以实际行动为其“投票”,为其推波助澜,共谋茶叶大业。
正由于此,白茶娶妃的影响力,并不止于茶叶界,而是涉及了整个饮料行业。于是,在白茶娶妃的启示下,可乐与茶叶之争被大肆虚拟,并且被戏称为“白茶取乐”;酒与茶叶之争也被提上日程,在禁止酒后驾车的影响下,有人明确提出“以茶代酒”,相比白茶娶妃而言更加迫切;甚至连上海星巴克咖啡开始卖茶,也令人猜想其举措是不是受到了白茶娶妃的影响。
凡此种种,都在从各个角度传播着白茶娶妃的“信息”,加速白茶娶妃的发展进程,丰富白茶娶妃的内涵,营造出一种飞“信”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让人立即拥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饮茶冲动。
时至今日,白茶娶妃的传播速度已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力,它创造了中国茶叶品牌别具一格的传播体验,不仅生动体现了安吉白茶的生态性和时尚性,而且让中国茶叶乃至世界茶叶也拥有了时尚的光环。
攻心为上:唤起“茶友”千百万
白茶娶妃,从“心”出发,创造了种种意境,升华了种种心境,最终一占鳌头,唤起了千百万“茶友”的共鸣。
白茶娶妃引发的茶叶与咖啡之争,一般意义上来说,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心底都会倾向于站在茶叶那一边。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即使有一小部分人会因为喜欢咖啡而不希望咖啡与茶叶对峙,然而时时萦绕在他们心中的仍然是希望中国茶叶行业能发扬光大。
白茶娶妃,潜移默化之中牵动了千万“茶友”的爱国心。在爱国心的驱动下,千百万“茶友”有话要说,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鼓掌,有人鄙夷;在爱国心的作用下,白茶娶妃引起了地震般的轰动效果。
激发消费者或“茶友”的好奇心。诚然,激发目标受众的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其目的在于给目标受众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最终达到品牌运作的预期目的。实如白茶娶妃,策划人反其道而行之,以鲜为人知的事物或词语,吸引目标受众探究“白茶娶妃”的真实内涵,吊足了目标受众的胃口,为白茶行业乃至中国茶叶行业做了与众不同的品牌宣传。
再者,“白茶娶妃”的立意很高,背后的安吉白茶及世外茗源有着精准的品牌定位。就其发展方向来看,其站在“茶叶取代咖啡”这样的高度上,迎合时代特色,强调身心灵的和谐统一,消费者或“茶友”在感到疑惑的同时,难免要关注白茶娶妃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动态,与白茶娶妃“心心相印”,甚至是“同呼吸共命运”。
娱乐无限:嬉笑怒骂皆“新闻”
“白茶娶妃”四个字,本身即是一个娱乐化的产物。白茶娶妃,用时尚娱乐化的外衣包裹了一颗提倡健康生活的真心,人们在开怀一乐的同时,亦感同身受,心底埋下了健康生活理念的种子。
今天,人们有着娱乐至死的冲动,媒体有着八卦无敌的冲劲,这些不足为奇。然而在娱乐性上,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一方面,紧张的生活需要调节,压抑的心情需要释放。媒体迎合受众需求,满足读者、听众及观众的娱乐需求,十分必要也无可厚非。但是,另一方面,一切事物都需要把握好度,都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简单点说,我们需要娱乐,但不能至死!
嬉笑怒骂,娱乐也罢,公关也罢,正所谓每人心中都有一杆天枰,“千年沉寂无人知,一朝香韵惊世界”,我们只能感叹,白茶娶妃,凡事皆“新闻”,凡事皆“传播”,都可以让目标受众知道茶叶的益处,知晓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白茶娶妃的主要目的所在。
纵横捭阖:横扫“饮料”如卷席
与其他饮料一样,茶叶与咖啡一样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白茶娶妃的策划和实施,脱离了茶叶与咖啡的简单组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整个饮料界为视角,由此而来的广泛整合饮料业资源,辅以纵横捭阖的传播运作,白茶娶妃的影响力自然是火速蔓延,与日俱增,横扫“饮料”如卷席。白茶娶妃主要从两个方面刺激了饮料业的一次次波动,白茶娶妃的辐射力也因此越来越大。
其一,白茶行业的内讧。安吉白茶虽然名为“白茶”,但实属绿茶,其制作方法也是完全按绿茶工艺,所以,在不少专家的阐述中,福鼎白茶等传统意义上的白茶品种哄抢“白茶娶妃”的战绩,并宣称此“白茶”为“福建白茶”才对。
例如,有一篇文章指出,“白茶娶妃的发起者安吉白茶,并不能真正代表白茶”,“如果按照‘白茶娶妃’创意中的白茶,准确的讲应该是‘安吉白茶娶妃’”,“白茶娶妃有意为福建的白茶做宣传,安吉白茶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而且使许多人知道了福鼎、政和等地是真正的白茶产地,也是为中国白茶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这些观点很是尖锐,步步紧逼安吉白茶,将安吉白茶和白茶娶妃批评地体无完肤,最后却一反常态,认为白茶娶妃中的“白茶”指代“福建白茶”才准确。放下文章,仔细琢磨:福建白茶,为将白茶娶妃收入囊中,公然对安吉白茶“大打出手”,这是抱着何等目的,出于何种原因,是与安吉白茶的“同室操戈”,抑或是对白茶娶妃的“垂涎欲滴”,这着实值得我们再次三思一二,但在客观上让白茶娶妃事件愈加引人注目,产生更大的爆炸力。
其二,饮料行业大融合。而这里的融合,以茶叶“被动”融入到其他饮料行业为主,如星巴克卖茶、白茶取乐、以茶代酒等等,茶叶多是在企业投资的引领下,跟随其他更加热门的饮料,沿着他们的步伐快速奔跑,从而更能显示出“白茶娶妃”的革命意义。
例如,2010年2月25日,上海星巴克推出包含了中式茶和异域茶两大类共9款茶品。碧螺春、白牡丹、东方美人,这些以前只能在茶馆里看到的茶名,如今和咖啡一起出现在了菜单上。毫无疑问,星巴克此举在客观上再一次提高了白茶娶妃热度。
又如,有人做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安吉白茶作为传统绿茶的一个特殊品种,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氨基酸,多喝安吉白茶能够起到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提高记忆、降血压、减肥、护肝等也都有明显作用。再观可乐,常喝可乐除了会引发肥胖,还有可能导致龋齿和骨质疏松、心脏病等,对糖尿病等现代疾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于是,在白茶娶妃日益风行的背后,有人提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是非常必要的。可乐无疑是一个破坏健康的极大隐患。加之流感肆虐,白茶取代咖啡可以暂缓,是否应该积极推广,先让白茶或茶叶取代可乐呢?
再如,可口可乐公司加大力度推广茶饮料。据悉,可口可乐公司逐步加大了茶饮料的开发,并且将继续加大在茶饮料品类的投入,充分利用可口可乐系统资源和可口可乐全球研发中心的技术优势,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茶饮料产品,这是不是可口可乐自己导演的“白茶取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