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县质监局积极探索企业监管模式,大胆创新、不断进取,采取有效措施,真情帮扶企业,并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为企业出谋划策,将企业做大做强,被当地企业誉为引领企业创品牌的带路人。
李 曦
桃源县是个农业大县,工业企业不多。2004年前,全县还没有一个省级名牌产品。为打开桃源农副产品销路,桃源县质监局深刻领会国家质检总局精神,确立了“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区域监管的体制,将全县分为4个区域,设立4个基层质监所,改变工作作风,深入企业,手把手、面对面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式的转变,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湖南金果果蔬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多年来没有自己的品牌,一直为别的出口企业贴牌生产。为此,桃源县质监局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到企业,引导企业制定标准,开展品牌创建工作,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联系市场。在质监局的指导下,2004年创出了桃源第一个湖南名牌——金果吉罐头。金果果蔬有限公司凭着这个自有品牌获得了出口直销权。如今,该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产值增长40%以上。
工作深入带来的良好效果,不仅让政府和企业对质监局刮目相看,更让局里的干部职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桃源野茶王”茶叶是桃源的传统特色农产品,虽然有一流的茶质,但由于没有品牌,市场销路一直不好。质监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制定了野茶王苗圃建立、苗木繁殖、茶树培育、鲜叶采摘4个技术标准,指导培训示范户农民,使茶叶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同时,该局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建议,希望用品牌来突破“桃源野茶王”的发展瓶颈。在国家质检总局、湖南省质监局的大力扶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桃源野茶王”终于在2005年底成为全省第5个、常德市第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不仅让农民收入大大增加,也让桃源野茶王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实施保护以来,桃源野茶王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以桃源野茶王品种的桃源野茶系列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120余吨。但由于桃源野茶王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商贩也打起了制售假冒野茶王的主意。一些小作坊也堂而皇之地生产起“野茶王”,外地甚至外省也做出了桃源的“野茶王”。为保护桃源野茶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合法性,桃源县质监局近两年来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执法打假行动100余次,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查处假冒桃源野茶王案18起,查获假冒桃源野茶王2100余件,货值达21万余元,有力地打击了制假售假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维护了桃源野茶王的品牌。近两年来,桃源县质监局还多次组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对桃源大叶茶的扦插繁殖、苗圃建立、苗木移栽、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制作进行指导,对广大茶农开展针对苗圃建立、苗木繁殖、茶树培育、鲜叶采摘4个技术规范的技术培训达15次,培训茶农1800余人,同时加大了对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力度,使野茶王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不断提升。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全县茶园面积由原来的3780公顷增加到现在的4500公顷,种植范围由8个乡镇89个行政村扩展到如今的10个乡镇126个行政村,年产茶叶也由原来的3328吨增涨到现在的4200余吨。
如今的桃源野茶王已成为桃源县的支柱农业产业,开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预计5年内,桃源野茶王可发展到近1万公顷,产值过10亿元,农民种茶每公顷平均收入可达75000元,茶叶产业也因此成为桃源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我们每次例行检查不光只是查找问题,也是指导服务企业的一个有利时机,每个加工点都有可能成为大企业,我们要引导小型工厂和企业做强做大。”桃源县质监局局长郭荣是这样理解每一次下企业检查工作的。于是,日常的行政检查改成了指导办公。在一次对桂花糖产品的例行检查过程中,该局工作人员得知生产桂花糖10家小作坊因没有获得QS市场准入,产品销路不好,即将倒闭。为挽救这个“桃源土特产”,该局随即走访作坊主,为桂花糖产业谋划出了一条作坊联手、股份合作、创新工艺、走公司化的发展道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原来的10家桂花糖生产小作坊终于联起手来,成立了一家桂花糖食品有限公司。在该局的指导下,2007年9月,该公司成功获得市场准入,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市糕点行业第一个获证企业。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生产,使传统的桂花糖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产量产值成倍增长。佳奇牌桂花糖跨出常德,香飘全国。
通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质监部门的政策引导,企业自身的重视和努力,截至目前,桃源县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湖南名牌产品6个、常德市名牌5个,14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如今,桃源县的企业已兴起抓质量创品牌的热潮。